郑建琼
11月24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生的精神对整个时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文化传承带来的能量也是巨大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文化自信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她通过讲诗词、创作诗词的方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个人的生命体验融合,通过“兴发感动”为核心的诗学体系,传递出感召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更以其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为人所敬仰。
她的精神感召力,对当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非常深入,不仅体现在课堂授课教学广受欢迎上,更体现在她所影响的文艺创作上。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唯有通过文艺创作的形式,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影响民间,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
先生的精神感召力是怎么体现的呢?
首先,是先生诗学体系的核心“兴发感动”的感召。
我第一次读根据先生课堂实录出版的讲诗词系列书籍,就被她“兴发感动”的讲解吸引得欲罢不能。她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感和诗歌背景以及诗人的人格精神出发,将诗歌创作的缘由和传递的精神讲得深刻透彻,引人深思。真切的讲解在让读者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表达和创作的动力。
其次,是先生由诗而传的道。
先生除讲授诗词,更是对诗词产生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透彻的阐述。比如,先生讲到儒家思想时曾说:“诸子百家里,孔子是最了不起的。只有儒家是真正入世的,做人的基本的规范和道理。”这些既是为这个时代传播国学经典,更是给广大传统文化从事者带来极大的鼓舞和方向引领,为诗词创作者们指引了创作提高的方向。
再次,是先生作为“士人”的担当。
先生几乎是被公认的“穿裙子的士”。当下,“士”与性别无关,与传承有关,与担当有关。在儒家思想中,士是才智用者,也是有担当有抱负者。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先生被公认为“士”,指的是她的才智足以传承中华文化,足以传承诗教,更是指她有传承诗教的担当情怀和作为。
先生曾说:“我知道的好多东西没有传下去,我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她的笃定力行,也给了当下很多读书人建立人生理想、找到人生方向,起到了巨大的榜样作用。
最后,是先生为吟诵传承所作出的贡献。
吟诵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读书法,但在近百年来几乎失传。2012年,先生等近20位学者集体向国务院申请“传承和推广吟诵”,得到批复。先生曾在谈到吟诵传承时说:“我希望在离开世界以前,将中国传统上最宝贵的一部分留下来,因为这是声音上的一件事情。”如今,很多传统文化吟诵者都会吟诵先生传承的叶调吟诵。当再听到先生这句话时,除了悲痛,无不在内心产生传承的担当,唯有传承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先生逝世,对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是巨大的损失。先生对诗词诗教传承的巨大贡献,对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先生是传承着、讲述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力量,因而感染到这个时代的众多有识之士。先生讲诗词,正是传承了中国最核心的精神,所以真正做到了以文化人。也许,各地在大力推动文艺建设时,可以多关注一下诗词的创作与传承。
作者简介
郑建琼,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