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11月25日至26日,作为第二届“良渚论坛”平行论坛之一,以“文学的创造力:世界文学的共鸣与人类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中外作家对话在浙江杭州举行。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祖父的阅读椅旁边有一个书架,里面放着七本书,其中包括中国的儒家‘四书’和《孙子兵法》。当他回到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我会像他一样坐在同一张椅子上读书。”西班牙语阿多奈斯诗歌奖得主、墨西哥作家罗赫里奥·格德亚在发言中说,渐渐地,自己喜欢上了阅读,并开启了文学联想,这些书籍仿佛是他亲近的朋友,塑造并继续滋养着他。

在他看来,中国与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拉丁美洲之间的对话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拉美国家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中国文学与拉美文学同样相互影响。“我们这一代和年轻一代都习惯性地阅读中国作家,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刘震云、方方、贾平凹、徐则臣等作家的小说,这些作品教会了我如何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墨西哥的现实。”

与会嘉宾与中国的缘分,除了阅读还有创作。法国作家爱德华多·贝蒂写过多部与中国有关的书。例如,《想象的国度》描绘了一个想象般的乌托邦国家,是真实的中国和西方建构或想象的中国的结合体;《中文打字机》则源于贝蒂2010年和2015年在中国北京、天津、青岛、西安、平遥、兰考等地的两次旅行,“我写了很多日记,并且把它们带回了欧洲,对它们进行重构,增加了非常多的文学创作元素,加入一些虚拟的故事。”

与会嘉宾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效应对各类全球性议题,需要各国民心相通、合舟共济,也需要不断涌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展现各国作家的身影与声音,以及各国人民的心灵世界。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说,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学作品的交流与传播,对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构建和谐共生的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家是文化的使者、思想的先锋,其笔触描绘了世界的多彩面貌,其所书写的故事,传递了人性的温暖与力量。

如何通过文学的力量促进交流互鉴?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认为,尽管文学有千万种表达方式,然而面对我们的现实世界,仍需重点做好“在场”的书写。“跳出小众、个体,去感通时代精神,同时回望整个文明进程,去重拾《史记》《红楼梦》《战争与和平》与《人间喜剧》的辉煌。这种辉煌是个人与时代、文学和现实以及宏阔传统融通转化中的不断创生。你不关注现实,现实就会视你如陌路,各走各的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