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唐广 刘煜瑞

“项目目前正在开展设备调试工作,即将投入使用。”11月21日,俯瞰隆昌市甲子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调节池、生化池、沉淀池等单体建筑分布在如茵绿地之间,平静的地表下、管道间,来自城市的污水将于此化浊为清,变成清水淙淙而去。

据了解,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隆昌市集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近年来,隆昌市围绕推进高品质宜居地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短板补齐机制和“1+4”水环境全流域综合治理机制,全域、一体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

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隆昌需要补齐哪些短板?又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强化“主中枢”

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生活污水处理厂就像是城市的‘人工肾脏’,是一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隆昌市城市更新办公室负责人陈敬祝介绍,此前隆昌仅有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隆昌市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该厂于2004年动工修建,中间经过两次提标升级及达标改造,目前日处理能力达6万吨。

甲子湾污水处理厂航拍

近年来,随着隆昌城市发展重心不断向西拓展,城市排水系统服务范围越来越大,城市产生排放的生活污水量也越来越多,隆昌市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已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基于这一现状,甲子湾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该项目位于古湖街道贺家湾村、龙市镇福庆村、三块碑村交界处,是隆昌市西部新区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城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项目占地60.13亩,设计总处理规模每日2万吨,其中一期新建一座日处理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干管。

“项目正式投用后可解决10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提升城市水域环境质量。”隆昌市润泽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勇介绍,该项目未来还将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对出厂水进行深度处理,在达到再生水水质标准后作为中水回用、景观及市政用水。

“项目建好后,更重要的是做好后续管理工作。”隆昌市市政园林所所长刘诗杨介绍,接下来,隆昌将围绕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持续完善长效管控机制,督导相关运营主体建立运营管理监督考核机制,重点聚焦进出水指标、设施运维、溢流等情况,加强整改治理,确保生活污水处理厂安全、高效运行,出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畅通“微循环”

加快雨污分流改造

11月21日上午,隆昌市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城区管网工程向阳路加压泵站内,机器轰鸣声不断,该项目可将城区向阳路片区的城市生活污水提升加压,再通过长达5.8公里的500毫米压力钢管接入甲子湾污水处理厂,采取“划片治理”的方式,缓解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治理压力。

如果说污水处理厂就像是城市的“人工肾脏”,那么雨污管网就是深埋于城市地下的“主动脉”“毛细血管”,与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据了解,隆昌旧城区此前一直采用合流制管网,导致雨污混流严重,再加上旧城区部分管网使用年限过长,存在不少错混接及缺陷。

甲子湾污水处理厂

为解决污水治理设施问题,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隆昌市不断健全污水综合治理机制,探索制定《隆昌市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自2019年开始全力推动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工作,共实施城区排水管网新改建项目26个,新改建城区雨水管网48.9公里、污水管网改造39.6公里,新建成道路排水管网52.6公里,完成城区雨污管网混错接整治总计229处,分批补齐硬件短板,提升城市排涝功能和污水治理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隆昌市启动实施隆昌市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城区管网工程标段,该项目将在跃进街、春光路、交通路、古宇路等道路片区进行雨污管网改造约18公里,新建中途加压泵站3座;另外,该工程还将新建中水泵房1座,实现中水回用及西区水系连通用水补给。

“计划到2026年改造城区雨污管网约140公里。”隆昌市城市更新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市将优先启动锁江桥片区、都英片区、红光片区等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加快推进东部片区(金鹅街道板块)雨污混流综合治理及北部片区排水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雨污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