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女孩生成“民间绝技系统”
会变成这样——
她可以打铁花!
她可以舞火壶!
她可以雕冰龙!
她还可以跳英歌舞!
当然,还不止——
从近来的英歌舞,到早前爆火的雕冰龙、打铁花、舞动火壶,再到苗族银饰、马面裙、皮影戏、永子围棋、巨型龙头风筝的制作,还有糖画等各类传统美食的展示,时不时再化身“飞天仙女”、京剧花旦、“美人鱼”,刷自媒体创作者九月的视频作品,主打一个叹为观止!
九月,湖南衡阳妹子,原名刘雅晴,她给自己取了网名“九月”“江寻千”。“江寻千”,正意味着寻大千世界美好,寻传统文化千般精粹。身边人和网友都习惯喊她“九月”,因为展示了不少常人难及的传统技艺,九月被网友称为自带“系统”的女孩,“小说都不带这么写的”。
自带“绝技系统”女孩
曾经“不是读书这块料”
九月的视频最终呈现给网友的是“无所不能”,废掉的拍摄素材里却记录着学技时千百次的失败,以及命悬一线的时刻。
拍“飞天仙女”时,为了一个腾云驾雾的场景,她和团队小伙伴背着摄影器材去爬很陡的山,陡到“掉下去,尸首都找不着那一种”。她有些偏执,脑子里想到“最美好的画面”,就一定要拍到它。埋头冲时,跟在身后的摄像瞥一眼旁边的深渊,不敢动了,手抖着音颤着喊,“九月,你~回~来~吧~”
这位网友眼中的“天赋型选手”,是团队小伙伴口中“不配在她面前喊累的人”,是非遗老师欣赏的“特别能吃苦的人”。九月自己说,“我其实是一个分享欲特别强的人,看到了很震撼很美好的东西,就想分享”。之于她,“美好,可以感同身受”,所以,亲眼见过打铁花,也就无惧被火花灼伤的风险,想要带更多人看到那举世无双的美。
有一个高赞留言问,打铁花这么危险的非遗技艺,能不能用AI(人工智能)取代?
九月也在此给出了一种答案,她认为AI可以替代一些重复性劳动,但是无法取代表演性的非遗,那是“民族凝聚力的具象化”,“它是人奋力一击,你会看到一种勇气,用我打铁花老师的一句话说,‘我们中国人1600摄氏度的铁水都不怕,就敢往火海里钻,要是国家需要,我们怕谁啊’”!
九月的打铁花老师
国家级非遗项目“确山铁花”传承人杨建军
如今,她的热爱和创作被很多人看见,有学生把她的事迹写进作文中演讲里,拿到了高分。“学霸”总是让九月羡慕的,自嘲“我就不是读书这块料”,她在上学时,永远坐在教室后排,且拥有一篇课文可以分三次背完的“特权”。
18岁那一年,带着妈妈常叮嘱的“要独立”,爱打游戏的湘妹子只身勇闯广州,凭借美术功底,当起游戏原画师。工作六年下来,技能增强不少,但是当倾注心血的画稿被改得“偏离初心”,她怕自己对画画的热爱消磨殆尽,于是跟一位擅长短视频表达的同事一拍即合,开始了自媒体创作。
“就是要让大家看到,
做非遗好赚钱啊!”
谈及文化取向的创作初衷,九月说,“一开始想做,也没有管这个东西是不是非遗,就是发现一些小时候经常看到的东西,长大以后看不见了”。儿时跟着爷爷听京剧,她一度有个心愿就是学会京剧,要给爷爷“来一段”,后来就跑去学了京剧。
在她发布的京剧学艺视频下,喜欢京剧的年轻一代在留言区再度聚在一起,倾诉着练功的不易,互相打气互相分享学习渠道。你很容易在刷这些留言时,看到一种名叫“生生不息”的东西。
如果说一开始“全凭喜好”,后来的九月“血脉觉醒”,意识到还有责任所在,那些如星辰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非遗老师,“就等着你去发现他,就等着你带大家认识他”。
跟非遗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九月被他们“一生择一事”的执念和精神所打动,“他们就是花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就做了一辈子”。她常觉得自己太浮躁了,要去学那么多不一样的东西,能让她平复下来的,是她对自己的定位:“我的角色不是某项技艺的传承者,而是传播者。”
视频里,九月是故事的主角,温婉细语娓娓道来;视频外,她还承担着策划、编导、剪辑等工种,需要的是果断的决策力和行动力。
“如果有人质疑视频里某项技艺我做不来,我完全可以开直播,从头到尾做给大家看,一点都不带害怕的”。年初的龙形冰雕作品遭受质疑时,九月便带着团队这样做了。她认为,有些手艺涉及重复性工作,会有老师配合协作提升效率,但并不代表自己就是造假摆拍。
夸赞声、批评声、质疑声始终都在,在海量涌入的评论留言中,九月说,最令她气愤的是部分网友对非遗传承人的指责。比如,“这个技艺濒临失传了,为什么这个老师教还要收学费啊?”她直言,“如果一个传承人,靠他的手艺都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谈何让更多的人去加入这个行业呢?”
学费,在九月这里,是非遗老师的劳动应得,也是一种“筛选”和“约束”。“筛选”出真正想学的,“约束”那些半途而废的,她乐见的是,交了学费的人对得起老师付诸的心血,能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学到最后。
有一种看法认为非遗是“文化净土”,是情怀,不应“靠非遗带来的流量挣钱”,这位“95后”却说,“我就特别反对这种想法,就是应该让做非遗头部的人挣到钱,就是要让大家看到他做非遗好赚钱啊,他做这个手工艺好赚钱,那不就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了吗,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呀!”
她希望自己团队制作的“爆款”越多越好,“某一项技艺通过我真的被大家熟知了,真的有很多人去从事它,真的有人因为它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爆款。”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
而是一群人的事”
以前九月会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反过来,“困难总比办法多”。“网红”身份和“非遗情怀”会让她遭遇“漫天要价”,此外,她拍视频所涉猎的技艺,大多是不同领域,没有相应的经验可累积,对九月而言,创作期间“每天都是困难重重,每天都是新的挑战”。幸好,令她停不下来的,还有深入这片土地时源源不断涌现的惊喜。
她跟着摄影师扛着摄像器材爬4个小时黄山取景,见过黄山,她痴迷地讲起,“以前我觉得中国的山水画是写意,去见了黄山以后,我发现其实是写实,黄山真的就是中国的山水画里的样子。”
“还有,我每次去那种好偏好偏的地方采风,感慨就是这路修得真好!”她印象很深,去贵州丹寨雅灰乡寻师,出发前,看到导航屏幕上显示的九曲十八弯“不敢动”,而一路行进,只觉“非常感动”,因为“真的!我们国家好厉害,把路修到了这么偏的地方!”
为了拜师学艺,翻山越岭;为了抓住拍摄画面最佳的“蓝调时刻”,披星戴月,团队成员说九月“能量用不完似的”,但她在担忧,“有些技艺学半年,可能学到的还是一些皮毛”,“我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
作为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播者,九月有一种迫切感,她怕很多视频来不及拍摄,年纪太大的非遗老师等不起了。在学习千角灯制作时,就因为年近八旬的张树祺老师动手术而告停。
越是令她心疼的坚守,她越想把这个故事带到大众面前。见过一些白发苍苍的省级、国家级非遗传人,仍是通过“一个篮子一个篮子去编”的法子谋生,九月希望,通过自己团队创作的这些文化影像,为那些鲜为人知的传统精粹再“圈一大拨粉”,像带货一样“带火”某项非遗技艺再好不过,这样就能让从事这行的手艺人生活得到改善。
她笑称自己是“经常失败的人”,不过,她不太愿意向网友过多展现那些困难,“我不希望我的困难劝退住你,我就是要你向往,我就是要让你也来做”。
她的“野心”,在流量,也在传承——
“传承,就是5000年以后,中华文化依旧璀璨。”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
(记者 | 王若璐 )
被包装的“干细胞”
妇科检查到底查什么?
中学生上体育课受伤,法院:学校不担责
监制|李绍飞
编辑|单镜宇
审校|红霞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