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兰楠 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摄影 向宇

雨后,从米易县城乘车去往新山傈僳族乡中山村,一路盘山而行,雾气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弥漫。11月5日下午,“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村里的芒果种植基地,芒果低垂,即将迎来采摘。

中山村种植的晚熟芒果,预计11月10日前后开始采摘。

“这里海拔1700米,几年前我们都以为种不了芒果,一试竟成功了。”走在一株株低矮整齐的果树间,中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田打开了话匣子。

中山村高海拔晚熟芒果林

中山村海拔在1400米到2030米之间,本以种植烤烟和甘蔗为主,村民收入不高成了村上面临的大难题。2007年,四处考察学习后,村上决定先在低海拔地区发展芒果产业。

中山村高海拔晚熟芒果林

试,就有收获。“芒果让大家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我们开始想,能不能把芒果种到更高的海拔去。”李国田说,2012年村上一位退役军人拿出自家7亩土地,率先在高海拔区域试种芒果,这一试又带来了惊喜——每年11月到次年1月,芒果的“非典型”上市时间,村里的芒果迎来成熟采摘。

芒果树穿上“铁衣”

有意思的是,中山村的每棵芒果树都身穿“铁衣”,一根铁棍紧挨着树干插进土里,顶端散出伞骨一样的枝条,果树就连枝带果搭在一圈铁环上,“这个设施也是村里想出来的小妙招。”李国田介绍,以往果子成熟变沉,有的就会挨在地上,影响果子品质,也不方便采摘。类似的装置还试过用竹篾制作,但因承重不佳被“淘汰”。

等,也是智慧。村民们发现,地处高海拔,如果果树每年都挂果,果子的质量会大打折扣,与其降低品质,不如让果树“歇一歇”,分两批轮流挂果,“这样一来果树能休息,我们投入的成本也减少了,但收入反而增加。”村民张国梅说。

如今,中山村的芒果最高种到了1970米,果林里施肥灌溉已经不再粗犷,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控制,联动大数据还能防冻,虫害能被现代技术手段监控;采摘后为了保证运输的质量,芒果还坐上了“小火车”,“以芒果为支点,我们还将尝试农文旅融合发展,欢迎过几年再来看看。”李国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