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对不同时间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的30000多名成年人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那些早上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植物油、坚果、深海鱼类等)的人群,反而不如晚上吃好。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更适合晚上吃?

这项研究收获了多项研究结果。其中之一就是:

在晚上摄入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降低(12%~1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有下降趋势;

在早餐中摄入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人群,其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却有显著增加(30%左右)。

不过,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不用太放在心上。

一方面,研究者在文中明确指出,“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总的来说,每天摄入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和死亡风险都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研究者也提示,调查中早餐时摄入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人群,可能也受到了自身缺乏健康生活理念和行动、生活方式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以我国饮食习惯来说,传统早餐往往相对清淡,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包子、大饼、馒头、面条(米粉)等搭配小菜、鸡蛋等;年轻人的早餐追求便捷,多数选择面包、鸡蛋、牛奶,搭配少量新鲜水果。这两种类型的早餐,总得来说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都不会太大。

不饱和脂肪酸,很多人没吃够

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都能够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同时还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在预防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

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健康饮食模式”的地中海饮食,其显著特点就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地中海饮食中既有相当丰富的深海鱼、贝类等海鲜,以及各种坚果,还很喜欢用橄榄油。

但根据《中国居民20年间食物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及其他关于中国不同地区膳食脂质模式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下降,尤其是DHA和EPA摄入量南北方均较低。

总体来看,我国居民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并不合理,而且很多人都没吃够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到底该怎么吃?

常见食物中有不少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烹调油

烹调油是最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各种植物油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只是种类有所差异。

如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麻籽油、茶油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而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和花生油中既有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也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玉米油中亚油酸的含量很高。

深海鱼

不少深海鱼中含有相当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鳟鱼等;贻贝、扇贝、牡蛎等贝类也含有一定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这些深海鱼和贝类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以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DHA、EPA含量很高。这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血管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坚果

坚果之所以成为一种很流行的健康零食,和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密切关系。

像是核桃中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比例就较高,榛子、杏仁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开心果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高,而碧根果、腰果、花生中的单、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均衡。

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更好,同样要注意控制摄入量、正确选择烹饪方式。

不饱和脂肪酸本质上也是脂肪,摄入过量时就会影响健康。如果没有采取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那就更容易造成热量和脂肪摄入超标。

想更好地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带来的益处,可以选择早餐安排一小把原味坚果(带壳的量)、午餐吃块清蒸海鱼、晚餐来盘水煮贝类,空口吃就很鲜美。

作者:王璐 中国注册营养师

审核: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责编|张素玲     编辑|行家玮

来源|科普中国 ID:Science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