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研促转化|

成都高新区通过汇聚资金、人才等资源,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深度布局生物制药全产业链,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黄薇

“太好了!”9月初,在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的成都赛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璟生物”),公司董事长蒋煜正拿着一片刚下生产线的药片样品反复端详。拿到这款针对肝胆方面疾病的在研某肠溶片,标志着该制药项目三批工艺验证生产已顺利完成,参与研发的团队成员欢呼雀跃。

从化合物、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到最终通过临床试验进入市场,一颗小小的药物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更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承载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期盼。

为助力更多类似的药物、药械实现“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0”的创新转化,成都高新区汇聚省校合作资源、资金、人才,为入驻团队、企业注入“阳光雨露”,为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插翅添翼。

集聚资源

搭起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对蒋煜来说,2020年是他人生中极为关键的一年。

当年,蒋煜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但在哪创业、与谁合作是他面临的重要抉择。

想创业,先选址。为此,本科就读于中国药科大学,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蒋煜将目光重点锁定到南京和成都这两座城市。

“当年我四处奔走,试图寻找一个合作机会。在成都考察时,我发现从2018年开始,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四川大学就在着手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引进了很多高水平研发平台,这里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我。”蒋煜介绍,当他向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徐亮、兰轲提及自己的创业思路时,大家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了赛璟生物,从事原创小分子创新药物和创新制剂研发、高技术壁垒仿制药研发,希望打破进口企业的垄断局面。

公司成立之初,并非一帆风顺。蒋煜坦言:“起初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人、财、物等方面的转化基础问题。”

“在这里创办企业,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给予了很大支持,在研发载体、产业扶持等方面都有配套政策。”2021年5月,赛璟生物成功入驻前沿医学中心,并搭建了合成、分析、制剂等多个专业实验室。通过参加园区举办的一些财务、税务等各类专业培训服务,蒋煜实现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

“最了解科研成果科学内核的人往往还是科学家自己。”作为省校合作的受益者之一,兰轲认为科学家越早加入转化过程,越有助于把关转化的科学性风险。同时,地方政府的产业化扶持和政策引导又大幅降低科研成果转化的落地性风险。

如今,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成都高新区已推动赜灵生物、赛璟生物、奥睿药业等14家企业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药学院教授们的项目进行孵化,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

攻克难题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

“这里面装着我们近期仿制成功的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这是公司的第二款仿制产品,为全国首仿。”在赛璟生物的实验室中,蒋煜拿起一个咖啡色的玻璃瓶向记者展示。

而赛璟生物首个突破技术壁垒的仿制药品种“熊去氧胆酸胶囊”,已于去年4月成功入选第八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我们是全国第三家、四川第一家针对此款药品仿制成功的企业。”蒋煜自豪地说,该药自2023年7月销售以来,仅半年销售额就突破8000万元。

熊去氧胆酸胶囊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固醇性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性肝病等疾病,属于主流的利胆药。曾经,患者购买一盒原研药需要210元左右,而经过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后,仅需75元左右就能买到同等疗效的仿制药,极大地降低了患者购药成本。

“该产品原研制剂于2000年左右在中国上市,几乎垄断国内市场,由于仿制难度极大,至2021年国内尚无企业获批仿制胶囊剂上市。”蒋煜介绍,熊去氧胆酸作为内源性物质,在人体内具有复杂的代谢过程,仿制药开发具有极高的技术挑战。

为了突破相关技术瓶颈,赛璟生物研发团队通过前期分析原研药配方,中期开展药学研究小试、筛选制剂处方等各项研究,后期研发药品包装等流程,仅耗时19个月就研发成功并上市,创造了同品种研发技术路径最优、研发周期最短、研发投入最低的三个全国纪录。

有了前期的成功铺垫,赛璟生物持续围绕代谢性疾病领域进行管线建设,并在创新药和仿制药上取得阶段性的进展。蒋煜说:“目前,团队新研发出的一款针对乳腺癌治疗的创新药也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个编号为CG7321的分子,对复发的乳腺癌转移有非常好的效果,能够给这一类没有治疗手段的肿瘤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在成都高新区,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了“多赢”,更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让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集聚成势。

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 供图/实验室

深化合作

助力更多“新成果”落地转化

为推动更多的科研团队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023年1月,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天府锦城实验室”)围绕重大慢病药械创制和精准医学等领域,聚焦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病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正式面向全球英才发布首批“揭榜挂帅”“团队赛马”项目需求榜单。

肿瘤药理学、药物递送、创新药物研发一直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肖凯的研究方向。在看到“团队赛马”项目具体要求时,肖凯动心了。

“当时团队正在进行基于肺癌类器官和PDX模型的精准药物筛选,该项目可为肺癌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于项目推进需要一定的研发时间和成本,转化面临着一些困境。”肖凯说,项目刚好符合“团队赛马”的定位和研究方向,每年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可以为科研助力,这给了团队一个发展机遇。

为遴选出优质项目团队进行资助,所有参与项目都需经过项目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严格管理流程。天府锦城实验室运营平台公司副总经理周松涛介绍:“‘团队赛马’是指两个团队围绕一个方向进行研发攻关竞赛,前两年每年给予每个团队100万元的经费支持,待第2年结束经专家评审后,对排名靠前的团队(或单一团队揭榜后经评审同意的)再行支持 100万元。”

最近,肖凯团队正忙着准备《基于肺癌类器官和PDX模型的精准药物筛选》项目汇报。自去年9月报名参加项目以来,正好到了一周年总结汇报的时候。

盘点一周年的成绩单,肖凯团队收获颇丰。团队已完成发表文章5篇,发明专利受理1项、授权2项的阶段性项目指标。提及接下来的行动,肖凯信心满满:“我们目前正与电子科技大学张翼教授团队进行合作,通过医工交叉,构建纳升级微流体类器官芯片,降低样本需求量和培养时耗,加快药筛时间。”

以项目化管理形式发榜、揭榜或邀约,有助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实施全球生物医药青年人才策源计划,天府锦城实验室两批次发布“揭榜挂帅”“团队赛马”项目需求榜单,目前已签约11个团队项目,实现2个揭榜转化代表性成果,孵化5个代表性企业及品种。

划分“赛道”,明确“赛制”,主动搭建“赛马场”。通过引导各科研团队有序竞争,成都高新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省校战略合作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为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链接】

十年来,全省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移转化。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同合作高校共开展科技攻关1.5万余项,实施重大项目266个,获批专利3.4万余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万余项;攻克了世界首座公铁平层合建大跨度斜拉桥、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下穿天府国际机场等特殊复杂地区“超级工程”的关键技术和一批产业技术难题;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推科技领军企业孕育兴起,合作高校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我省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