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整理 摄影 向宇

12月9日,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启幕。颁奖典礼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则臣受邀参加“文学与时代”主题沙龙,分享他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徐则臣

以下为徐则臣发言整理: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是非常大的题目,我听了两位主席对“川观”作的解释,我觉得这个题目才能配得上“川观”这两个字,要面对历史,面对逝者如斯夫,面对宇宙,面对内心,面对星空。

在我写作者的视角,我觉得文学和时代的关系不言自明,但是肯定要分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文学能为时代保留细节,文学是时代细节的一个保留者,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我们谈文学,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很厉害,《人间喜剧》可能抵得上一堆社会学家对法国巴黎的描述,因为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法国巴黎的细节。

第二,最好的文学能提炼出这个时代的精神,这是文学的义务。我们说另一个作家,卡夫卡的写作跟之前完全是两回事,文学到这个地方出现一个新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人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整个体制对人的挤压,卡夫卡通过《变形记》呈现出来,时代精神被他抓住了。

第三,文学能够把时代的结构给呈现出来。我们现在说托尔斯泰把19世纪俄罗斯呈现出来,《红楼梦》把封建社会没落的结构呈现出来,我想这些可能就是我们文学和时代之间的关系。

作为写作者,真正的努力可能要三方面都努力,既要做到大的,从结构上、精神上去抓取这个时代最精髓的东西,同时也要耐烦地、踏实地、认认真真地把这个时代一点一点小的细节给呈现出来,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信息给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