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尹钢 王云 摄影报道
2020年6月28日,阳光透过云层把流动的云影洒向金沙江畔西溪河峡谷的阿布洛哈村,一条闪亮的柏油路穿越峻岭和峡谷直通远方的村庄。
阿布洛哈村,彝语意思为“人迹罕至的地方”,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坐落于距布拖县城60公里的金沙江畔西溪河峡谷中。过去进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垂直落差近2000米,最强壮汉子徒步最快也要爬4小时的悬崖羊肠山路;另一条是到走到谷底再通过跨江溜索前往西溪河对岸。村里的农耕物资、日常生活物资以及学生上课的课本教具等都得靠人背马驮,严酷的自然环境造成全村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
● 过去进出阿布洛哈村的通道就是一条垂直落差近2000米,最强壮的汉子徒步上坡最快也要4小时的悬崖羊肠路。 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一条闪亮的柏油路穿越峻岭和峡谷直通云雾中的阿布洛哈村。 拍摄于2020年6月28日
● 阿布洛哈村低矮简陋的茅草房。 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阿布洛哈村低矮简陋的茅草房。 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阿布洛哈村基本完工的轻钢结构安全住房。 拍摄于2020年6月20日
● 阿布洛哈村基本完工的轻钢结构安全住房。 拍摄于2020年6月20日
脱贫攻坚让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山峡谷孤村发生着想象不到的蝶变:2005年下半年,村里建起了小学,村子里的孩子走进了课堂;2006年,村里加宽了山崖路;2007年,村里饮水工程竣工;2013年,全村四个组全部通了电;2016年,为村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系统性建设了多处储水、饮水工程,破旧的茅草房变成了土坯房和砖房;2019年,4G网络覆盖全村。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村里正式投入使用峡谷摆渡缆车,与此前已建成的3公里通村公路接力,村民出行难被彻底改变的同时更为他们打通了脱贫致富路。2020年6月26日,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村子的67岁村民地久尔色说,“路修通了,我也要去西昌、去成都看一看。”
● 过去进出阿布洛哈村的通道就是一条垂直落差近2000米悬崖羊肠路,最强壮的汉子徒步上坡最快也要4小时。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柏油路铺设到阿布洛哈村村民的家门口。拍摄于2020年6月26日
● 牵马从山路回家的且沙牛日望着山谷发愁。 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在工地上干完活,村民且沙次干准备骑摩托车回家。 拍摄于2020年6月26日
路通了,“洋马”进村了。2019年年底,不少村民就专门去考取了摩托车和小汽车驾照,载物搭人的摩托车在村里已经不是稀罕物了。
路通了,生活方式改变了。村里的第一家小卖部在去年就开业,各类饮料、零食等生活用品在村子里随时就能买到,村民彻底改变以往大量囤积生活用品的习惯。
● 地久尔色居住在阿布洛哈村低矮的茅草房。摄于2007年7月12日
● 今年67岁的地久尔色在阿布洛哈村养老院安享晚年,吃住有专人照顾,日子过的挺惬意。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
● 吉五么非扎居住在阿布洛哈村低矮的茅草房。摄于2007年7月12日
● 吉五么非扎在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边,她刚为小孙子买了一辆童车。经过治疗,她的病完全好了,现在身体硬朗还可以带孙孙。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
● 吉子么子作带着二个儿子且沙史日, 且沙子日在阿布洛哈村口。摄于2007年7月12日
● 吉子么子作和小儿子且沙日呷在阿布洛哈村口。听说公路通到家门口,吉子么子作在外地工作大儿子专门给弟弟买了一辆自行车。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
● 且沙么次扎背着女儿李子木日色在回家的路上。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且沙么次扎在阿布洛哈村参加安全住房建设,女儿李子木日色现在会理中学女子班读初一,成绩非常好。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
● 阿布洛哈村村口,村民且沙子呷和父亲且沙我加用竹笼把在乌依乡买的鸡仔从山崖路上背回来。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阿布洛哈村村民阿达当各开的小卖部生意很好,路通了物流方便,现在他根据村民的需要,间隔5、6天打电话进货。拍摄于2020年6月26日
● 阿布洛哈村村民吉力史日正在发动村里唯一一台柴油发电机,小学由于缺电晚上全靠这台设备发电。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现在是阿布洛哈小学厨师的吉力史日,正在使用电饭锅、电炒锅、电冰箱等厨房现代设备为学生们准备午餐。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
● 阿布洛哈村一组村民在组长且沙色呷(拿称杆)主持下分肉。由于交通阻塞村民的生活极为困难,村里的孩子眼巴巴盼着打牙祭。拍摄于2007年7月13日
● 阿布洛哈村小学的学生正在学校餐厅吃有肉有菜的营养午餐。拍摄于2020年6月20日
● 阿布洛哈村小学的学生正在上课。拍摄于2007年7月13日
● 阿布洛哈村小学的学生正在参加数学考试。拍摄于2020年6月20日
● 阿布洛哈小学代课老师拖觉色子和孩子们在一起。拍摄于2007年7月13日
● 阿布洛哈小学校长拖觉色子在新操场组织学生上体育课。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
● 阿布洛哈小学校长拖觉色子和二级年小学生在旧校舍。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
● 13岁的吉列子日(左一)在阿布洛哈村小学。拍摄于2007年7月13日
● 吉列子日(右一)成为村里第一个大专生。2017年3月,22岁的吉列子日成为阿布洛哈村第二任村支书,也是布拖县最年轻的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里的党员和群众,围绕脱贫目标制定规划做实扶贫产业。拍摄于2020年6月20日。
● 四川著名摄影师林强将他拍摄的照片分发给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摄于2007年7月
● 关注这里16年的四川著名摄影师林强再次来到阿布洛哈村,他们在村上举办了一场《16年变迁》的影展。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下,上百张关于村子变化的照片被展出,村小学的孩子和不少村民都来观展。拍摄于2020年1月
● 过去,村民在坡地种植的玉米和少量饲养的牛羊是阿布洛哈村的主要产业。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在农业专家指导下,村民开始发展米蕉、凯特芒果、核桃、无刺花椒、脐橙、魔芋以及中药材三叉白芨种植。拍摄于2020年6月27日。
● 没有电视信号的阿布洛哈村,孩子们观看动画片光碟片。拍摄于2007年7月12日
● 正在上培训课的阿布洛哈村民用4G手机将精彩视频分享给家人。拍摄于2020年6月27日
● 阿布洛哈村村民领到最新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器,准备安装到新居。拍摄于2020年6月27日
● 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村民吉列土日带着女儿准备乘坐预约的乡村客运车,逛县城,买新衣,迎接即将到来搬入新居的新生活。拍摄于2020年6月26日
● 阿布洛哈村村民即将告别居住了30多年土坯房搬入新居。拍摄于2020年6月26日
路通了,帮扶的人更多了。农业、电力、水务、通信、旅游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纷纷驻村帮扶,为村民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旅游规划、乡村振兴。在农业专家指导下,村民开始发展米蕉、凯特芒果、核桃、无刺花椒、脐橙、魔芋以及中药材三叉白芨种植。如今,全村人均收入达4700余元,是2006年以前人均收入不到200元的23.5倍。
在修建通村公路的同时,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全村共建设轻钢结构小楼房33套。6月30日,这33套住房将全部入住。
2020年的夏天,阿布洛哈村通电、通水、通网络、通公路的梦想都已实现,安全住房建起来了、产业发展未来可期。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感慨地说:“村民们入住新房后,我们还将加快发展产业,让村民真正过上好日子。”
记者手记
2020年6月26日,我第八次来到阿布洛哈村。
2007年7月12日,我第一次来到阿布洛哈村。从布拖县城出发,坐三小时的汽车,才来到进村的起点——海拔2650米的乌依乡客运招呼站。从这里出发,要攀爬5、6个小时盘旋在山崖间的“羊肠小道”。人在云中走,脚在路上抖,等我走进村子天色都已经暗了下来。
晚上,村民告诉我们,你们运气好来就吃“嘎嘎”,明天村里要分肉了。原来有一头牛从半山腰路上摔了下来,险峻的山路连大山上散养的牛马都常有“失足”,村民改善伙食要靠这些“失足”的牲口。烧着火,借助村里唯一一台柴油发电机,我才勉强给相机充了电。只有11岁的小学生阿达么友杂告诉我们,大人只带她去过一次乌依乡打疫苗,之后再就没出去了。
阿布洛哈当时的主要产业是500多亩坡地玉米地和一些靠近水源的稻田,村民的财富就是自己养的90多头牛、100多口猪、400多只山羊以及少量的马匹。
13年来,我用影像见证了阿布洛哈村之变。2020年的夏天,镜头里的这个小山村变得越来越美丽。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永恒的SUMMER 2020-06-29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但路通房子🏠 建起来了,祝愿阿布洛哈明天更美好!了,房子🏠
王立坤 2020-06-29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