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省政协委员、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成端

川观新闻记者 李寰 摄影 吴枫

作为地处非中心城市的高校负责人,我深刻感受到高校发展受到人才匮乏的限制,希望能够破解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我所在的四川文理学院,曾以100万元希望引进一名博士,但并没有招聘到理想的人才。这一次我带到两会上的提案,就是呼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建“人才飞地”,破解非中心城市人才引进难的问题。

四川文理学院地处达州市,以“立足川东、服务四川、面向全国”为定位。据统计,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三分之一毕业后留在川东地区工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瓶颈,比如高层次的师资力量十分缺乏。

学校每年要拿出近2000万元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比如引进一名博士研究生,我们会给予60万元的安家费,20万元的科研经费,地方政府还要配套20万元,尽管如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依然不够,即使来,也不会长期扎根在当地,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学校缺乏地理位置的优势。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人才飞地”的方式来破解这一难题。

比如说,由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由政府主导建设,可以设立在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政府、企业、高校将各自对人才的需求统一告知创新平台,平台统一招聘、分配人才到不同的学科专业方向开展政府、企业、高校所需要的研究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这样就能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

一位高层次人才,他的身份既是高校的老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工程师,他的研究课题来自高校和企业,然后到企业直接进行转化,这样一来,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也能得以解决,通过“工作在中心城市,服务在区域城市”的模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非中心城市招才引智难的问题。

只有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升了,高校的发展才有活力和希望,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