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萱 川报观察记者 陈碧红

5月20日上午,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支撑项目在成都科学城正式启动。 本次集中启动的6个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间天文、轨道交通等领域,主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由中科院 相关院所和⻄南交通大学牵头建设。

其中,4个为国家科教基础 设施项目,2个为拟申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分别是: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系统研究装置、空间轻型 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综合研究平台、山地灾害链综合实验模拟平台、宇宙线物理研究 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和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总投资超过14亿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是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重要支撑。当前,在天府新区兴隆湖周边1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正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研究基地集群和若干功能性产业园区,打造成 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引擎。

为什么是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怎么建?从“0” 1到“1”的原始创新,又将如何起势?

为什么是成都科学城?

全球三大类科学城带来成⻓启示 

科学城的发展来源,久已有之。 纵观全球科学城成⻓史,可以大致归纳为三类:

一是起势于科学(20世纪50年代),核心使命在于围绕重大前沿科学发展需求,集聚顶尖科学力量,开展联合科学攻关,形成以纯科学理论探索研究为主的独立卫星城形态,代表性的有苏联⻄伯利亚科学城和日本筑波科学城。

二是成于产业(20世纪80年代),核心使命在于发挥科技的内生力量,助推高科技产业化市场化应用,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促进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形态, 代表性的有德国慕尼黑科学城、英国科学城。

三是兴盛于城市(21世纪初),核心使命在于以基础性科 学研究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高质量城市建设 为载体,形成“产城研教”等融合发展的创新型新城形态,代表 性的有北京三城一区、张江科学城等。

不久前,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天府新区新经济局集纳相关业务精干力量,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科学城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国内外科学城的经验做法,并结合对科学城、大学城、高新区及科技城四类创新空间在主要功能、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对标分析认为:虽然成都科学城建设仅5年,但作为成都科技 创新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已充分吸纳运用了成都丰富的科教 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潜力空间巨大。

科教集聚方面,成都科学城借力全市科教资源富集、科研 氛围浓厚优势,与中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以一流高校院所为核心的大装置、大平台集群,并成 为争创天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产业植入方面,成都科学城依托成都市优越的电子信息和 新经济发展基础,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位起步、加速成势,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主要 载体。

开放合作方面,成都科学城借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 带一路”、新一轮⻄部大开发和⻄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重机遇交汇,更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对接和配置高端资源要素,吸引华为、商汤科技、诺基亚等诸多世界级科技⻰头布局发展,在全市乃至全国创新版图中的能级地位进一步提升。

“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39平方公里,已布局独⻆兽岛、兴隆湖产业园、凤栖湿地产业园、鹿 溪智谷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5大产业社区。” 成都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产业形态、产业生态快速完善,科学城在积极抢抓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发展机遇、打造中国⻄部(成都)科学城中具备先发引领优势。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怎么建?

从“0”到“1” 和 从“1”到“100” 

据介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 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截至2020年3月,国内拥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我省自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工作以来,以成都科学城所在的兴隆湖周边99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航空航天、核能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空间天文等重点领域,布局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研究基地集群和若干功能性产业园区,形成建设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

目前,成都科学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汇聚中科院系统单位13家,是川渝地区中科院资源汇集度最多的区域;与农科院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科创资源形成聚集连片发展态势;落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4个,成都超算中心年内建成后将填补⻄部地区国家超算体系的布局空白;引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 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7个,初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 新—成果转化”创新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中,提出“高水平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释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都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动力”,将成都科学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指出“积极 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布局成都 科学城”。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筑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内核、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成都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开展高水平科技研究是成都科学城的根本使命,科学城将依托原始创新聚合高端稀缺要素、产生新发明新技术新创意,促进创新动能积蓄厚植,形 成若干国内外有显示度的突出高点,抬升成都科学城建设的整体位势。

据介绍,成都科学城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发展需求,围绕创新链前端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抢占战略最前沿、竞争制高点,构建多维生态圈、价值转化场,集聚战略性稀缺性要素,激发创新策源核心动力,形成领军企业、创新成果、信息数据、新兴产业、区域共同体全方位融合 互动的发展势能,成为科学城的创新极核、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平台。

在城市自身层面,成都科学城主要体现创新引擎、要素配置、新经济涵育、营城示范四项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突出“从0到1”原始创新,主动设计和积极争取承担重大基础和前沿科研任务,集聚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型大学和开放科研平台,成为全市开 展前沿探索和原始创新的主阵地、主战场。

高端创新要素配置枢纽地。突出“从链到圈”生态赋能,构建全球顶尖智力资源、技术转移与交易、新型研发组织、创投资本、高价值数据等关键要素的集聚高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协同合作,向新经济活力区等协同承载区和全市产业功能区嫁接赋能。

数字经济新兴增⻓极。突出“从研到产”接力发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开放场景资源和城市机会,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理想栖息地,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创企业、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在5G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高端软件等领域迈入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中心, 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先行区。突出“从城到人”品质提升,以新技术新设施为底、公园街景为形、天府文化为韵,构建人文和谐、包容开放、富有亲和力的城市空间,营造全球人才宜居 乐业的新城典范。

从建设功能看,中国⻄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功能将兼顾 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从“1”到“100”的产业创新培育,构建从知识发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创新的全链条创新体 系。一方面,抓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牛鼻子”,集中 布局和建设一批符合重点学科方向的创新平台,建设面向产业 的综合性科研体系;另一方面,以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催生新需求、创造新业态、培育新经济。

“根本在科技”“灵魂在创新”“关键在策源”“支撑在生态”—— 未来,成都科学城将以此为核心,打通储能、用能、释能、育能的创新动能循环链条,构建可持续、自生⻓的生态系统,产生带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新能量。

图片由天府新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