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天堑变通途 千里蜀道一日还

军民用心铺筑的“天路奇迹”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筹建了川藏公路博物馆。漫步博物馆中,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献实物,生动再现了11万军民共建川藏公路的磅礴历程。“十八军进藏时,没有一条公路,将士们用铁锤、钢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建了川藏公路。”川藏公路博物馆馆长王蓉霞的介绍,让参观者再次感叹修建川藏公路的不易。

“以前,从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到拉萨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5月21日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这样写道。改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1950年,毛泽东主席指示解放军部队,在解放西藏的同时,也要建桥修路。自此,十八军将士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开始修筑康藏公路(后改名川藏公路)。11万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共同投入到这项伟大工程。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全线通车。车队从雅安出发,沿康藏公路驶往西藏拉萨。

为了一份踏勘报告

踏勘队失联近4个月

公路开建,测量第一。先后有十多支踏勘队、测量队参与川藏公路路线的踏勘与测量,他们总共翻越了200多座大山,跨过数百条河流,提出了7条比较线路,为选择最佳线路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其中工程师余炯带领的是第一踏勘队。由于山高、路险、林密、又无通讯工具,余炯和筑路司令部失联近4个月。当余炯带领踏勘队完成任务回到司令部时,一个个衣衫破烂,胡须满腮,面黄肌瘦。筑路部队司令员陈明义收下他们的踏勘报告时,这位南征北战的将领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川藏公路建成后,余炯回到了阔别几年的成都,孩子们都不大能认出皮肤黝黑的父亲了。对于父亲这期间的工作,当时只有4岁的余晓蓉没有多少印象,只记得一年最多能见到父亲一回。余晓蓉说,相处越久她越知道,父亲一生,最艰苦的是在川藏线上,最骄傲的也是在川藏线上。

2255公里漫漫长路

3000多位英烈捐躯长眠

川藏公路修筑有多艰险?这一路,翻越了14座高山峻岭,跨越了10条大河激流,穿越了10条地质断裂带。但当时能用于修路的工具,除了钎、镐、筐、扁担、钻头,便只剩下人力了。

今年86岁的陈祖鹤老人曾参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建设。陈祖鹤回忆说:“修路的常态就是缺氧与严寒,一年到头吃不到新鲜蔬菜,甚至洗不上一次热水澡,工程队员还随时有生命危险。”更艰难的是修路还要克服大大小小的技术难关。“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过冻土,但真正来到高原才见识到冻土带给公路建设的困难。”

山重重,水道道,艰难险阻的筑路途中牺牲随时都有,说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都有一位烈士长眠并非夸张。2255公里漫漫长路,3000多位英烈捐躯长眠,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拼搏和顽强,在4年零8个月里,为古老的青藏高原修筑了第一条现代公路,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奇迹仍在延续

四川公路总里程数全国第一

奇迹还在延续,世界第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通车,“川藏第一桥”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通车,雅康高速通车……71年来,川藏之间的公路不断升级扩容。如今,货车川流不息,自驾游客络绎不绝,川藏公路不仅是运输大通道,也成为领略青藏高原美景的黄金之路,成为沿线城市、城镇、乡村发展经济、弘扬文化的一条重要走廊。

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仅有破烂不堪的公路8581公里。由于长年失养,公路时通时阻,加之遭到战争损毁,致使全省能通车的公路里程仅占一半左右,有60%的县不通汽车。

而截至2020年底,四川全省公路总里程已达39.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8140公里,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实现所有市(州)、136个县通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出川通道24个;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

【拾珠】

这方手帕是他留给亲人的念想

黄拥军,是黄继光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也是黄继光的弟弟之子。

黄继光纪念馆里珍藏的“可爱祖国”手帕。 兰楠 摄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更多有血有肉的黄继光。”在纪念馆,黄拥军指着一方绣着“可爱祖国”的手帕告诉大家,所有故事开始于1951年3月的中江县,一个赤脚的瘦小青年顶着寒风去赶场,走进集市的他看到一个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横幅,横幅下坐着一位营长正在征兵,青年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个青年就是黄继光。

这个故事是黄拥军从奶奶也就是黄继光母亲邓芳芝口中听来的。赶场回到家中的黄继光,把要参军的消息告诉了母亲。邓芳芝沉默了很久,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那天黄继光家的晚饭中出现了一盘红薯,他们家已经好久没有吃上红薯了。

黄继光参军入伍的消息也在小村子里面迅速传开。出征时,村民聚集在村口,为黄继光等战士送行,并将一方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赠给了战士们。黄拥军说,奶奶告诉他,走出一段距离后,黄继光又突然折回,拉着邓芳芝的手说,“我也没啥送给你的,以后要是想儿子的时候,你就把这方手帕拿出来看一下,母子之间也有个念想。”

1952年10月20日,黄继光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舍身堵机枪英勇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黄继光牺牲后,这方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便成了邓芳芝想念儿子的寄托。1962年,邓芳芝把这方手帕捐赠给了黄继光纪念馆。“当时我奶奶虽然非常不舍,但最后用手摸了几遍之后,还是赠给了纪念馆。”黄拥军说。如今,这方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被保存在黄继光纪念馆第三陈列室内。

【读档】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1952年,成都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一周年暨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195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全长505公里,途经8个县市。

1950年6月15日,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成渝铁路开工修建,解放军及沿线民工共约15万人参加筑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词祝贺。当天,成都市30万人集会北门火车站,隆重举行成渝铁路通车典礼。铁路通车当年即完成客运量179.8万人次,货运量62.5万吨,内江的主要百货价格下调15%-20%,成都的煤价下调30%。

大路出川,四川加速冲出盆地,随着走出去与引进来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便捷,四川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现代化的梦想离现实也越来越近。

人民渠动工

1953年1月25日,当时西南最大的人工水渠——引都江堰水灌溉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官渠堰一期工程动工。1966年,水渠更名为人民渠。

全民参战,土法上马,肩挑背扛,人民群众冒着严寒,苦战一个冬春。工程于1953年5月25日完工,渠长19.5公里,灌溉农田23.5万亩。从1954年起,又陆续进行了6期工程,跨沱江进入涪江流域,灌区范围近6000平方公里,包括彭县、金堂、广汉、崇庆、新繁、什邡、绵阳、德阳等8县,形成一条“藤”在上游平原,“瓜”在下游丘陵的长藤结瓜式灌溉区,控灌农田近400万亩。

撤销西康省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西康省的决议》,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县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西康省人民委员会于1955年9月底撤销,其政务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接管。

《星星》诗刊创刊

1957年1月1日,新中国最早的诗歌刊物《星星》诗刊创刊。《星星》诗刊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诗刊,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刊物。《星星》诗刊创刊以来,一直保持前沿、开放的姿态,以推介中国新诗最新成果、展现诗歌文本演变为己任,曾先后发表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作,并首发舒婷、北岛、顾城、贾平凹、海子等著名诗人、作家的代表作。上世纪80年代《星星》诗刊推选“中国十大中青年诗人”,成为当时的文化盛事。

自贡开办现代灯会

1964年2月,有800余年彩灯文化的自贡市举办首届现代大型灯会,以传统宫灯、花灯为主,集中布置于人民公园内。1225盏彩灯把夜空装扮得五彩缤纷,吸引游客41万人次。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的现代灯会,在之后的岁月里将自贡灯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1987年春节前后,首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举行。1994年2月1日,中国唯一的彩灯文化专门机构——中国彩灯博物馆在自贡开馆。

本版撰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