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百年求索、百年激荡。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在四川留下了光辉足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同一座座巍峨丰碑,在历史洪流中屹立,永恒铭刻,无限闪耀。


不论是长征过四川创下N个之“最”,还是刻苦攻坚研制“两弹一星”;不论是修筑“两路”创下世界奇迹,还是三线建设数百万人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论是万众一心抗击洪灾,还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不论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抗击疫情,还是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脱贫攻坚……


在无数个关键时刻,共产党人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披荆斩棘、千锤百炼,完美地完成了时代给予的命题,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伟大历史飞跃进程中,锤炼了意志、塑造了品格,并铸就了一个个具有独特内涵的精神坐标,经过岁月磨砺和历史积淀,历久弥新,融入川人血脉和基因,共同构筑起川人强大的精神谱系。


知晓来路,才能更好地前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探访历史事件发生现场,追寻那些动人回忆,更探寻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密码,解锁对于当今的重要启示意义,汲取治蜀兴川的不竭动力。


石棉安顺场红军渡。黄刚 摄

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王晋朝 袁婧

四川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的省份之一,留下了众多历史遗存,从四渡赤水到彝海结盟,从飞夺泸定桥到爬雪山过草地等等,为长征精神的铸造作出了独特贡献。

6月22日,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的四川首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在成都举行。围绕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专家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专家学者认为,发挥先天资源优势,激活红色资源、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四川责无旁贷。


艰难险阻 拦不住红军的步伐

1935年1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先后在四川转战20个月之久,在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所提到的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均与四川有关。

“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位于宝兴和小金境内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藏语称为“甲几”,意为又高又陡的山。许多当地人,都会背诵这样一段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翻夹金山,对于经过长途行军和多次作战体力消耗极大的红军将士来说,更是一次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挑战。

在宝兴县的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展出的实物和图文资料,生动再现了红军翻越夹金山面临的千难万险。“红军将士大多来自南方,对雪山极度寒冷和缺氧的环境很不适应,干粮和御寒装备也严重不足,翻越夹金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所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在那样的情境下,红军将士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从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王母寨垭口成功越过,迈出了挥师北上的第一步。

在翻越雪山过程中,也有许多红军战士长眠雪山之巅,成为永恒的丰碑。“长征是无后方、无依托的长途机动作战,供给非常困难,粮食、医药、棉被、衣服等严重匮乏,单衣草鞋的红军常常处于以草根、树皮充饥的半饥饿状态。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不少官兵倒在了雪山上,造成了长征以来最大的非战斗减员。”省委省直机关党校科研处副处长宋键介绍,英勇顽强的红军在四川,以钢铁般的意志在层层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铸就了坚定的革命理想、必胜的革命信念。


患难与共 成就民族团结的佳话

在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当地的藏族群众虽然生活贫苦,但仍为红军提供了数量巨大的粮食、物资,冒着生命危险救护运送和安置红军伤病员,自愿充当向导、翻译,还有一批各族青年,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

“当时由于敌人的威胁控制和欺骗宣传,沿途百姓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许多群众刚开始对党和红军抱有很深的误解和敌意。”宋键说,红军坚持广泛地宣传民族平等、民族解放等口号,纪律严明,赢得人民群众打心底里的拥护和支持,还留下“彝海结盟”等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

在凉山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收藏有一面特别的旗帜(复制品),旗帜上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这是1935年5月,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后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的队旗。

当时,面临着国民党军的前后夹击,红军先遣部队在向导和通司(翻译)的带领下进入彝区,由于语言隔阂和当地复杂的社会环境,要通过这里面临重重阻拦,但红军始终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开一枪,四处张贴《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红军团结的民族政策和严明的军纪,逐渐赢得彝族同胞的信任,按照彝族礼仪,刘伯承与小叶丹在清澈的彝海湖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在彝族同胞护送下,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又一次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后来,小叶丹和家人用生命守护这面旗帜,践行铿锵誓言,终于迎来了民族解放。

“在四川,极度艰难的处境考验沉淀出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宋键说。

1964 年10 月16 日深夜,四川大学师生手捧《四川日报》号外,欢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资料图片(视觉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