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唐朝诗坛,走的是豪迈奔放的路子,一个个title非常响亮,诗仙诗圣诗佛诗豪诗鬼……

也流行“大神+大神”的CP组合,比如李杜(李白杜甫),王孟(王维孟浩然),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还有一种,是以“男子天团”模式行走于江湖。他们就是“初唐F4(si jie)”,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关于 “初唐F4”,人气最高、名号最响亮,当属C位王勃。他出生显贵,六岁能作诗,十岁还公开叫板专家,妥妥的社会,人狠话不多。这比新版《流行花园》中“学霸”道明寺的人设,还高一个档次。

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想要在文坛C位出道,拼的还是才气。我们知道,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那么王勃呢?

粉丝们,一定高喊《滕王阁序》,毕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经常出现在各省高考语文试卷的默写里。

其实,王勃还有一首诗的流传度丝毫不逊色《滕王阁序》,名叫《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如下: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诗词集第24篇

《杜少府之任蜀州》写作时间早于《滕王阁序》,是王勃最具代表性短诗作品。诗题中的“蜀州”,就是咱们四川崇州一带。而且王勃在写这首诗之前,还在四川客居长达3年,写下诸多诗篇。

但是天纵之才的王勃,却仅仅以26岁的生命,像一颗流星划过了唐诗的莽荒时代。那么这背后,还有哪些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专家学者,一起穿越到王勃的世界。



川报观察记者 肖姗姗 文莎

1300多年前,初唐诗人王勃一个姓杜的好友,要前往四川任职,临别之际,王勃在长安写下《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声夺人,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让人顿觉心怀之大、天地之宽。

这首诗堪称送别诗的典范之作,1958年,被毛泽东圈选入《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8月17日,中国河流文学、巴蜀文化与文学研究专家蒋林欣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进行了赏析。她表示,这首诗虽然对四川风物着墨不多,但是王勃漫游四川的经历,不仅成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更是盛唐文学到来的关键。

笔法大开大合

旷达意境传递惜别之情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五律诗。蒋林欣表示,与其他送别诗不同,这首诗在旷达的意境中表达了细腻的送别之情。虽是送别,但少有悲凉缠绵之苦。全诗语言清新,节奏明快,体现了王勃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三秦”和“五津”的形势和风貌。“城阙”,就是城垛、望楼,通常有上下两层,其下“阙然成道”,这里指的是唐都长安。“三秦”,泛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朝末年,项羽破秦后,将关中地区分给了三个秦朝的投降将领,所以被称为“三秦之地”。“五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指四川省的岷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的五个渡口。

“首联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写出了长安的疆土辽阔和蜀地的江海烟波,通过一秦一蜀、一近一远、一眼前一未来,形成强烈的对照,在大开大合之间,包揽万千气象,可谓起笔不凡,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蒋林欣说。

与首联以物喻情不同,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则是直抒胸臆。宦游,在外做官。王杜二人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好不容易结为至交好友,却没想到在他乡分别。前两句王勃还情绪高昂,但这两句中,对友人的不舍喷薄而出。蒋林欣认为,颔联的精妙之处在于,一句“同是宦游人”,立刻拉近了王杜二人的距离。“王勃没有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很会安慰人。”

然而,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心境又转为宏大,心情从凄婉转向豪迈。“这两句诗不只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声,更多的是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抚慰了千百年来那些遥遥相望而难以相聚的人们的心绪。”蒋林欣认为,这是一种共情,是一种广泛的生命体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通常被解释为,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上,像小孩一样哭哭啼啼。但是,“尾联是全诗的升华。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显得平淡了。”在蒋林欣看来,“无为”,指无所作为、碌碌无为;“歧路”,可以看作人生的迷茫、彷徨之路,也可隐喻朝廷用人不当;儿女是包括王杜二人,以及普遍的宦游之人、失意之人。“在话别之际,诗人感慨生不逢时,空有一腔热血而不能得到重用的愤懑,亦或是对时政的忧思。但这种表达十分含蓄,显得‘哀而不伤’。”

初尝官场苦涩

远游四川治愈心中愤懑

诗题中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蜀州,或称作蜀川,其核心是蜀郡、广汉郡、嘉州、犍郡,位于今天四川崇州一带。蒋林欣认为,《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创作背景,与王勃游历巴蜀的经历密不可分。“古代交通、信息闭塞,他如果没有来过四川,又怎么知道蜀州有五个渡口,合称五津呢?”

王勃,生于山西望族,自幼聪明好学,6岁便能作诗,9岁时,他读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十卷《指瑕》,指出颜师古著作错误之处。

唐初尊儒之风大行,王勃也积极入仕。16岁时,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读罢《乾元殿颂》,唐高宗才知此文出自一个未及弱冠的神童,惊呼其为“大唐奇才”。自此,王勃的名声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不久后,王勃担任沛王府修撰,向仕途迈出了第一步。然而,一篇斗鸡文让少年得志的他,尝到了官场的苦涩。

斗鸡,是唐朝贵族们喜欢的游戏。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也不例外。两兄弟斗鸡作乐,此时,王勃认为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来了。作《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为二王助兴。后来,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唐高宗认为,王勃就是歪才,离间兄弟感情,不劝诫二王,反而煽风点火。一道皇命,王勃被逐出长安。

转眼之间,前途就化为了泡影。时年20岁的王勃,栖栖遑遑,踏上了游历蜀地的旅程。“他从长安启程,南游入蜀,沿途写下30首诗。此后客居四川长达三年之久。这期间,他写了很多诗赋,现存有47首,题材涉及自然风物、羁旅行役和生命感悟。比如《始平晚息》《春思赋》《慈竹赋》。”蒋林欣说。

初到四川时,王勃的心情非常愤懑,一则仕途迷茫,二则思念家乡。不过,这种情绪慢慢改观。在《入蜀纪行诗序》中,王勃写道,“况乎躬览胜事,足践灵区,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嗟乎!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由此可见,他的沮丧与落寞,渐渐被这钟灵毓秀的风光治愈。“回到长安后,他依然心怀希望,忧国忧民,想要出仕做官。几经奔走,他谋求到了虢州参军一职,《杜少府之任蜀州》就写于在长安等待去虢州任职期间。”蒋林欣说。

扩题材转文风

诗歌走向自然、壮美、开阔

“初唐,是唐诗的黎明时期,而王勃就是天空最亮的那颗启明星,开启、点亮了盛唐的文学天空。”蒋林欣说。

在“初唐四杰”中,王勃排名第一。这不仅是因为他留下《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传世名作,还在于他敢于跳出陈旧、颓靡的文风桎梏,在创作上标新立异,而促成这样的转变,与他远游四川的经历密不可分。

“四川不仅收留了王勃的失意,还成就了他的诗歌。”蒋林欣说,在初唐文坛,宫廷文学当道,讲究文采,婉媚迤逦,毫无生气,王勃的诗文也不例外。而四川之行,彻底颠覆了王勃诗文的品格。“经过巴山蜀水的涤荡,他眼界更加开阔,创作题材得以扩展,从台阁、宫廷转向自然风物、塞漠边疆,而文风上一扫六朝余留下来的轻艳、萎靡,走向自然、壮美、开阔。”

比如,在蜀中登高望远,写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面朝巴蜀的一江春水,吟咏出清丽自然的“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还有怀古之作“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同为“初唐四杰”的杨炯,在《王子安集序》里,称赞王勃为“壮诗之雄宗”。更不吝夸奖王勃在四川写的诗,他说,“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虽仕途不顺,但才名正盛,愈发名扬天下。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的时候,写下《滕王阁序》,成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然而,就在第二年,王勃渡海途中遭遇不幸,落水后惊悸而卒,时年仅26岁。

“王勃的光芒虽十分短暂,但影响非常深远。”蒋林欣介绍,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平台钞略》10篇、《合论》10篇。

川报观察记者 文莎 肖姗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千年前,诗人王勃站在长安城楼上,南望巴蜀,写下家喻户晓的诗篇《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简练旷达,却纵横捭阖,仿佛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让人对“蜀州”“五津”等地,充满无尽遐想。

尽管蜀州的古今范围变化很大,但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认为,当年王勃的好友将要到任的蜀州,就在成都金马河以西,包括现在的崇州和都江堰、大邑县的部分地区。在历史上,蜀州不仅是一个商贸发达之地,还是一个诗情与音乐齐飞的地方。

五个渡口 横跨金马河的交通枢纽

翻开《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编者刘开扬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五津”作了注解,“据《华阳国志·蜀志》:岷江自灌县湔堰下流到犍为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金马河  刘骞摄

“历经千年,这五个古老的渡口虽早已消失,却永远存活在历史记忆中。”谢元鲁打开一幅唐代地图,指着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说,“这条河是成都平原的外江,也叫金马河。它是岷江的分支,从都江堰一直往下流经新津,王勃诗中的‘五津’就位于这条金马河上,基本上都在当时蜀州的辖区内,所以五津是蜀州的代称。据考证,第一个用五津代指蜀州的,就是王勃。”

那么,这五个渡口在千年前是怎样一番光景呢?谢元鲁说,唐代的蜀州经济非常发达,盛产蜀锦、单丝罗和茶叶。有史料记载,唐代四川有两个地方的蜀锦是贡品,一个是成都,另一个就是蜀州,生产技艺非常高。

金马河 刘骞摄

不过,产自蜀州的商品、贡品,要北上出川,或是销往外地,必须要横渡金马河。“因为李冰治水后,把流经都江堰的河流,改为外江、内江。外江的水量比较大,是一个泄洪道,水势涨落不定,蜀州的物产都是通过渡口,运到金马河以东的成都,再通过水路和陆路向外运输。”谢元鲁说,当时的金马河的渡口,非常热闹,很多商贾、货物往来络绎不绝。

生活富足 诗情与音乐交相辉映

除了商品贸易发达,蜀州还成为众多文化名人的“诗和远方”。在蜀州,催生出诗歌史上不少名篇佳作,除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高适在蜀州寄向成都的《人日寄杜二拾遗》。陆游更遍吟蜀州风物,留诗上百首。“如今,在崇州有一处唐宋留下来的罨画池,里面还有诸多在蜀州为官、游历的名人遗迹。”

另外蜀州人雍裕之、唐求、僧广宣颇有诗名,《全唐诗》为他们各存诗一卷。其中雍裕之的《江南柳》更是脍炙人口。

谢元鲁说,历史上,蜀州还是一个音乐之乡。他举例,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曾有言:“蜀人旧语:谓唐安有三千官柳,四千琵琶。”这里的唐安指的就是蜀州。“一个小小的蜀州,竟然有四千人弹奏琵琶,在今天都难得一见,更不说是在古代,可见这里的音乐氛围非常浓厚。”而且生活在北宋时期的陆游,还曾在蜀州游历时,见过早在唐宫里就部分遗失的《霓裳羽衣舞》。“这说明蜀州人能歌善舞,生活富足安逸,音乐歌舞传统非常深厚。”

【寻迹】罨画池里,感受蜀州风光

川报观察记者 肖姗姗 文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8月18日下午,记者自驾前往崇州,去寻访王勃笔下的蜀州风光。当记者穿过高大的牌楼、步入曲径通幽的罨画池,在鸟鸣林深处蓦然回首,多少明白了王勃对蜀州的不舍。

在成温邛高速连接线南侧,唐安东路与世纪大道交汇处,记者见到了那座著名的牌楼。牌楼高16.76米,宽31.7米,雕梁画栋,飞檐走壁。牌坊上,苍劲有力的“崇州”二字格外醒目,两旁铭刻着诗人陆游脍炙人口的诗句“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另一面,则铭刻着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穿过牌楼,就进入了崇州主城区。古老的渡口早已不知身在何处,但崇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崇州,是一个被水温润着的地方。“崇州的地理格局是‘四山一水五分田’。有高山海子和溪涧瀑布,有李家岩水库,有文井江、羊马河、黑石河等10多条河流,有金阳湖、白塔湖等湖泊,还有羊马河湿地和桤木河湿地。”

到崇州,必定要去打卡的,是罨画池博物馆。历史上,杜甫、陆游都为它写过诗。罨画池博物馆位于崇州大东街南,据崇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馆占地60余亩,由全国唯一的唐代官署园林罨画池、全国唯一的陆游祠和成都地区唯一完整的古代文庙组成。步入罨画池,云墙环护、曲径通幽、花木掩映、暗香浮动……据说,若是冬天,就有梅花盛景。杜甫当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罨画池还是南宋诗人陆游魂牵梦绕的地方。“流落天涯鬓欲丝,年来用短始解奇。无才藉作长闲地,有懑留为剧饮资。(《初至蜀州寄成都诸友》)”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的陆游,先后两次出任蜀州通判。后人在罨画池畔修建了陆游词。至今,这里仍是除绍兴外全国唯一纪念陆游的专祠,祠内文史资料极为丰富。

在罨画池的尊经阁西南处,记者见到了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为立意的比邻廊,1974年修建的仿古建筑,长廊两头,一边是亭,一边是轩。在这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唐代遗物,在那廊栏下部,镶嵌着大大小小的陶瓷碎片,都是从邛崃唐代邛窑窑址运来的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