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观天下”又与您见面了。每周六与您相约,纵观天下大事!

上任仅10天,加拿大总理宣布提前大选


3月14日,在加拿大渥太华,马克·卡尼在宣誓就职仪式后向媒体发表讲话(视频截图)。图据新华社

加拿大总理卡尼3月23日宣布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第45届联邦众议院选举。根据日程安排,选举活动将持续36天,投票日为4月28日。大选原定于今年10月举行。

今年1月6日,加拿大时任总理特鲁多宣布辞去执政党自由党领袖职务,并表示将在自由党选出新领袖后辞去总理职务。特鲁多同时要求议会休会至3月24日。

卡尼1月16日正式宣布参加自由党领袖选举,并辞去所有商界职务。3月9日,卡尼以压倒性优势当选自由党新领导人,3月14日宣誓就任加拿大总理并组建内阁。

“政治素人”卡尼此前并非经民选产生的众议员,也是加拿大历来少有的非民选总理之一。但曾经挂两国央行行长“帅印”的卡尼,很多民众看好他管理经济的能力。

自由党支持率原本持续走低,大幅落后于反对党保守党,甚至导致时任总理特鲁多提前辞职。但在特鲁多宣布下台后,由于自由党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拿大的一系列挑衅言行反击态度强硬,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完成民调从大幅落后保守党20个百分点到领先的逆袭。卡尼希望借助与民众关系“蜜月期”的这一势头,趁热打铁锁定优势,使自由党连续第四次赢得联邦大选的胜利。

加拿大近五次联邦大选中,保守党胜选两次,最近三次均为自由党胜出,此次大选预计也将是上述两党之间的对决。据民调估算,自由党可能将拿下178席,超过议会席位半数。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自由党和保守党的竞选政策趋同,双方都聚焦加美两国争端以及如何发展经济、应对民生挑战等议题,两党的选情将会很胶着。选举期间,特朗普涉及加拿大的关税政策及相关言论,可能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不确定因素。

权力更迭进入倒计时,默茨将把德国带向何方?


2月24日,在德国柏林基民盟总部,德国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出席新闻发布会。图据新华社

3月25日,新一届德国联邦议院成立并召开首次全体会议。根据惯例,新一届联邦议院成立后,上一届联邦政府任期也随之结束。同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与其他政府成员收到总统施泰因迈尔的解职证明。

由于新一届联邦政府尚未成立,朔尔茨及其政府成员将继续履行职责直至新政府成立。据外媒报道,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可能在4月23日左右正式接任总理。这场权力更迭进入倒计时。

联盟党与社会民主党正在进行联合组阁谈判,但两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巨大,导致谈判进展缓慢。不少外媒认为,默茨想要在4月20日前完成组阁的计划可能会推迟。

与此同时,德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连续两年陷入负增长,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大幅下降。而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则进一步加剧外部经济压力。

面对严峻的经济挑战,默茨最近提出的财政刺激计划被视为“推动德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3月22日,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签署《基本法》修正案,允许政府通过新增债务融资,为财政刺激扫清法律障碍。

这项财政刺激计划的核心是放宽债务上限,预计到2025年底,德国的国防支出将达到GDP的3%。同时,通过债务融资设立总额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改革突破了德国《基本法》对财政赤字的限制,标志着德国将进入一个更加宽松的债务财政时代。然而,大规模的支出,能够真正刺激经济增长,还是会让德国陷入财政危机?

支持者认为,这些投资将提升德国竞争力、为经济注入新活力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批评者则担心,这种激进的举债模式可能加剧财政失衡,4年内预计新增1万亿欧元债务,将成为未来几代纳税人的沉重负担。

尽管法案在议会表决中通过,但选择党、左翼党等都对财政刺激计划表示反对。这场高风险的“豪赌”究竟会带来经济复苏还是债务深渊,只能等待时间的检验。

以色列议会通过2025年预算,内塔尼亚胡政府暂时松口气?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资料照片(2024年11月26日摄)。图据新华社

以色列议会3月25日以微弱优势通过2025年预算法案,避免了因预算案未及时获批而触发议会提前举行选举的尴尬。只是,议会大厦内虽为预算法案“开了绿灯”,议会大厦外却“亮起红灯”:聚集的示威人群抗议政府多项举措和政策。

预算法案获得66张赞成票和52张反对票,总额为7560亿谢克尔(1谢克尔约合0.27美元),其中防务预算达到创纪录的1100亿谢克尔,赤字规模相当于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9%。预算法案还大幅调高多项税收,以防赤字掣肘防务支出。

媒体分析,2025年预算法案获批对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说是“政治胜利”。因为如果预算法案未能在3月底前获批,将不得不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而眼下预算法案获得通过,本届政府则更可能“坚持”到原定任期结束,即2026年10月,这对于一向纷争频仍的以色列政坛来说实属罕见。

不少反对声音认为,内塔尼亚胡为保证自身政治生命不受影响,将大量资金投入其政治盟友所关切领域,却对医疗和福利等急需注资的领域视而不见,只顾私利而忽略国家利益。

以色列于本月18日恢复对加沙地带的空袭。就在以军恢复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当天,先前退出以色列执政联盟的极右翼犹太力量党宣布回归,这扭转了执政联盟在议会微弱多数席位的尴尬处境。有分析人士认为,以军恢复军事行动的原因之一,是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讨好以色列政坛极右翼势力,提高执政联盟在议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而确保预算法案获得通过,防止政府垮台。

北极海冰面积峰值创新低,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


3月22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迪斯科湾拍摄的冰山。图据新华社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3月26日宣布,22日测得的北极海冰面积或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峰值。科学家认为,这是气候变暖的表现。

北极海冰面积每年3月达到峰值,之后6个月是海冰融化时期。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22日测得海冰面积达到1433万平方公里,可能是有卫星监测记录47年以来最低峰值。这个数据比1981年至2010年之间的平均峰值少131万平方公里,比2017年3月7日测得的上一个最低峰值少8万平方公里。

该中心说,2024年至2025年冬季期间,北极和周边海域的气温比平均气温高出1至2摄氏度,这可能减缓了海冰形成。

这个冬季,北极大部分地区海冰面积持续较低,只有东格陵兰海的海冰面积接近平均水平。圣劳伦斯湾几乎没有结冰,鄂霍次克海的海冰范围大大低于平均水平。白令海的海冰面积在整个冬季的大部分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但从2月下旬到3月下旬增长,使该地区海冰面积接近平均水平,为3月份北极海冰总面积增加做出“主要贡献”。

英国杜伦大学领导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格陵兰冰盖裂缝的大小和深度都在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格陵兰冰盖冰损失量增加,推动冰川向海洋移动,加剧海平面上升。随着海洋温度升高,冰川加速融化,融水进入裂缝会使冰层深处加速断裂。

而在当地人眼中,多年来大量关于格陵兰冰盖正加速消融的科研结果,并非抽象的论文结论,而是“令人震惊”的“肉眼可见”。

多国科学家指出,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已有数据显示,自1992年以来,格陵兰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约14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