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垂直剧场里

每一米海拔的沉降都在解构一部立体诗

7508.9米

贡嘎雪山的冰刃托举起极地冠冕

4860米

达古冰川每一次的断裂与流淌都响起雄浑的乐章

3079米

峨眉山金顶普贤金像在云瀑中金光熠熠

而当视线降至500米

盘旋千年的太阳神鸟

唱起古蜀文明的赞歌……

跨越地理位置看四川

地理的高差转化为文明的阶梯

诉说着川人“敢与天谋”的生命哲学



01


 高山之巅 

 人人向往的云端神殿 

四川西部,海拔7508.9米,是为贡嘎。这位头戴礼帽的“蜀山之王”用70余条现代冰川刻蚀出深邃峡谷,其东坡从巍峨的雪峰陡峭直下至大渡河谷,垂直落差超6000米。

当阳光穿透稳定大气形成日照金山的20分钟魔法,旅人便在这天地共谋的光影中甘愿守候300多个日夜。从鱼子西走到红岩顶,从格底拉姆走到牛背山……人们不停寻觅,只为在最佳角度,赏尽贡嘎的美。

△摄影:黄永邦

从贡嘎望去,是“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四座山峰的连绵组成了川西著名山峰的壮阔,长坪沟、双桥沟、海子沟三条沟壑带来神秘与探索的欲望。

四季更迭,四姑娘山呈现彩林盛宴与童话雪域之景,传说与地理的交融构建出北纬30°的文明之美。

视野放宽,亚丁三神山、格聂神山、牛背山……数不尽的高山构造出无可替代的震撼景观,组成了四川人的“骨”,如雪线攀升般笃定,邀人

共赴。

自贡嘎东坡垂直而下的6000米落差,不仅是地质史诗的章节断代,更在每一寸海拔褶皱里藏匿着生命的密码。

海拔4000米草甸间游牧的牦牛群,蹄印里萌发高山杜鹃的花海;海拔3000米处的河谷台地上,人们将青稞梯田裁剪成层叠的绸缎。

△高山杜鹃

野生大熊猫在邛崃与岷山的竹海中悠然踱步,更高处的林线边缘,川金丝猴披着金箔般的长毛跃过珙桐枝丫,与雪豹、岩羊共享着海拔梯度赋予的生存法则。

△川金丝猴

△瓦屋山珙桐

高山以雪刃割裂苍穹,却用垂直落差编织出横跨寒温热三带的生命走廊。



02


 高原牧歌 

 站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歌唱 

雪水融化,自山而下,流淌到四川以西,成就四川独特的高原景观。

△摄影:任紫鑫

目光望向世人皆向往的九寨沟,108个海子以钙华沉积为笔,挥洒出“九寨蓝”的极致色谱。长海深邃如墨,五花海斑斓似锦,诺日朗瀑布以5.8立方米/秒的水量轰鸣,将高原的狂野与柔美糅合得天衣无缝。

川西另一处,黄龙以3000余个钙华池串联成“人间瑶池”,池水随光线幻化出孔雀蓝、翡翠绿、琥珀黄,在雪山脚下铺展。

(小贴士:2024年,黄龙九寨这片地质奇迹正式接入国家高铁版图,从成都东站到黄龙九寨站最快1小时39分可达。上午刚吃完火锅,下午就能吃上正宗藏餐,高铁车窗外扑来的不仅是高原的风,更是立体四川递来的邀请函。)

九寨水瑰丽多彩,黄龙水清奇幻,但别忘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落在黄河九曲第一湾!蛇形河道在草原划出黄金分割,落日余晖中,水光与天色共舞,牧歌与鹰唳和鸣,诠释着游牧文明与自然法则的千年对话,将“母亲河”的初生姿态定格。

当牦牛群掠过若尔盖草原的格桑花海、当羌族碉楼倒映在岷江的波光中,康巴汉子的马鞍雕花与彝族姑娘的百褶裙摆共同编织着高原的生命经纬。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与独特的文化魅力,用多元文明解码着高原的生命律动。

△四川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大使丁真珍珠

△羌族婚俗

△彝族朵洛荷



03


 山地史诗 

 崖壁上又书写了谁的春秋 

四川的多少奇迹,都离不开山的缔造。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青城山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浓厚,以36峰、8大洞、72小洞的“幽”字诀将“道法自然”的哲思融入每一级石阶。

△摄影:邓青

往川西南望去,峨眉山金顶的十方普贤像在云瀑中吞吐天地,“一山四季”的垂直气候催生出珙桐与佛光的共生系统。

若说峨眉山是神性与生灵的剧场,米仓山则像一部被季风翻动的史诗书卷。大巴山脉的炽烈段落将3000公顷红叶景观化作“亚洲最长红毯”,彩色原始森林像极造山运动的抒情诗。

四川的山,说不尽、道不完,大巴山、蒙顶山、光雾山、瓦屋山……山地将永恒拆解为日出、云海的瞬时体验,最终凝结为个体记忆的琥珀。



04


 河谷交响 

 文明脐带连接天府沃土 

人与自然的“较量”从未终止——既有敬畏的聆听,也有智慧的博弈。当青藏高原的融雪在盆周山脉间蒸腾成云,最终化作滋润沃野的风雨时,一个文明生长的温床便已成形。

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种种文物,见证着先民在封闭盆地中对宇宙秩序的虔诚想象。

△三星堆博物馆馆内文物

△金沙遗址博物馆内的“太阳神鸟”金饰与大金面具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最终在实用主义中迸发出抗争的智慧:都江堰“二八分沙”的治水壮举,使成都平原从水患之地变成天府粮仓。

△都江堰水利工程  摄影:何勃

地理的桎梏终被熔铸为跳板。嘉陵江在阆中古城画出Ω形完美河曲,古人依此构建太极双鱼形态的城池防御体系;长江在宜宾三江口吞吐金沙江与岷江,造就了“万里长江第一城”的航运神话。

△阆中古城

△宜宾合江门广场

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

治水宏图、超凡技艺、商贸往来,四川盆地这片沃土,既承载着对宇宙星河的匍匐朝拜,又镌刻着与江河山岳的执手共生,最终滋长出川人的豪迈与从容。



05


 丘陵绣卷 

 竹浪起伏写下青绿诗行 

文人素有赏竹爱竹之雅兴。在今天的四川,在丘陵之处,以“竹”为首的田园风光也随处可见。

穿越北纬28°线,蜀南竹海以7万亩翡翠波涛,演绎着《卧虎藏龙》的武侠意境;崇州道明竹艺村内,手艺人们用超亿元的创收将竹编从手艺升华为乡村振兴的密码;诞生于眉山的青神竹编则编织着文明的另一种可能,0.1毫米的竹丝直径是非遗技艺的量化,也是非遗力量的新生。

△宜宾蜀南竹海

△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公园

△眉山青神竹编

在四川,竹不仅是自然与产业元素,更深深扎根于文化脉络。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眉山的东坡先生深谙此道。“三分水两分竹”的三苏祠内,竹叶沙沙应和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吟啸,将东坡“与竹同清”的精神图腾写入园林肌理。

与之不同,杜甫草堂的竹另有一番风骨,红墙翠竹的水墨框景完成诗意到空间的转译,用疏密节奏画出一个川派园林。

从生态竹林到产业竹编再到诗意之竹,蜀地以竹为笔,饱蘸生态之墨,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青绿长卷。



06


 平原烟火 

 市井长歌里解码川人的乐观基因 

“安逸”这张名片,刻在蜀地上千年,如今提到四川,谁都知道生活安逸的道理。

△喝茶休闲的四川人民

他们将安逸哲学放入火锅的麻辣鲜香:毛肚七上八下的时间掌控,香油蒜碟的和而不同,都在沸腾中达成微妙平衡。火锅越煮越沸腾,日子越过越安逸。

川菜的饮食智慧就更能反映四川人的处世之道了。郫县豆瓣365天发酵的等待哲学、开水白菜至简至繁的美学辩证,构建着川人的世界观。

△发酵中的郫县豆瓣  图源:川菜博物馆

△特色川菜

当全球都在追问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四川茶馆也早已给出答案,盖碗茶里的风轻云淡、变脸绝技中的瞬间转换,在传统与赛博之间,要预留出生命的缓冲带。

△四川既有桃花源般的梦想生活又兼具城市的繁华之景

太阳出来了就把自己拿去草坪晒晒;有困难也不怕,迎难而上就是;幽默的方言将痛苦过滤;包容文明,接受新事物的出现……四川人,永远走在创造可能的路上。正如那开堰的李冰、著诗的李白、用《蜀绣》织就现代审美的李宇春、构建“互联网田园诗”的李子柒……川人在解构与重建中寻找平衡点,写下“哪吒精神”般“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存宣言。

△四川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大使李宇春

△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

从雪峰之巅到巷陌深处

在四川这个垂直剧场里

安逸的生活并非凭空而来

而是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

一步步共同创造的结果

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海拔

当横断山脉的雪水汇入锦江

当熊猫脚印叠印着都市霓虹

亿万年的地质运动与三千年的文明迭代

最终在茶馆的盖碗茶里达成和解

这片土地始终在证明

最极致的自然造化与最鲜活的人间烟火

从来都是同一种存在的两面




供图/四川文旅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