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2025年3月28日 08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勇
“流动党员赵兵,目前流入地已修改,电话没有变化。”3月24日,遂宁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李丹一边修改电脑上的流动党员台账,一边在电话中确认信息。与她通话的是安居区西眉镇党委工作人员,他手中也有同样的台账。
遂宁现有流动党员1.8万余名,分散在全国各地,流动党员管理一度面临“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为此,遂宁建立“1+5+14+N”组织体系,探索将1.8万余名流动党员有效纳入服务管理的新“招式”。
“双向对账”
信息统计更为精准有效
3月24日,遂宁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杨佳向记者展示改革前的台账:57个流动党组织扎堆在北京、深圳等11个城市,仅成都一地就有20个重叠设置的党组织,而覆盖党员人数仅占流出总人数的30%。
“过去流动党组织由各级党组织分别建立,往往在大城市扎堆,三、四线城市容易成为管理真空。”遂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刘武扬说,破冰从打破壁垒开始。
遂宁在全国范围划分5大流动党员服务区域,建立“1+5+14+N”组织体系——1个市级协调小组,统筹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5个片区党委,下设14个地区流动党员综合党委和400余个基层党组织。
同时,遂宁为1.8万余名流动党员建起一份全新的台账:籍贯、年龄、职务、工作地点、类型等清晰在列。
“不同于以往的由流出地单向统计联系,我们的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也加入信息摸排统计工作,这样的‘双向对账’更为精准有效。”遂宁市流动党员党组织西南片区党委书记李效白说。
整合资源
上前一步打造管理闭环
跨地域协同曾是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最大难点。由于流出地、流入地、流动党组织三方责任模糊,各级各部门资源力量难以有效整合。
“宁可上前一步交叉,也不退后一步留空。”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良勇说,作为流出地,遂宁主动上前一步,建立“组织对组织”机制。流动党组织主抓诉求收集、沟通协调,流入地主抓纳入管理、解决诉求,流出地主抓回引培养,三方通过定期通报、联席会议形成管理闭环,变党员个人“多头找、多地跑”为组织“直接转、直接管”。
不光为流动党员找到“家”,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开展“有事找支部”活动,遂宁定期与流动党员沟通联系,已协助他们解决证件异地办理、随迁子女入学、大病医疗救助、讨薪维权等具体问题8000个左右。此外,遂宁还将党组织服务延伸至“云端”,开发“红土先锋”线上平台,党员在线即可参加“远程党课”,系统上线半年访问量破万次。
用服务温暖异乡人,更要“引凤归巢”。结合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遂宁已回引1033人返乡并储备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动员423名人“新农人”回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