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 剪辑 陈馨一
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最新预测,预计3月26日至3月29日前后,受西路冷空气传输影响,四川将出现一次沙尘天气过程。3月27日,成都沙尘天气相关话题冲上全国热搜,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担心外出防护问题。
27日,川观新闻《医本正经》栏目组采访了成都大学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科普基地导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媛,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杜磊,从沙尘天气危害、防护措施、中医居家防控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给出专业建议。
沙尘对呼吸系统危害大
引发急性呼吸道刺激、加重慢性疾病病情、增加过敏原传播风险
杜磊表示,沙尘对呼吸系统危害大,容易引发急性呼吸道刺激。沙尘中的PM10和PM2.5颗粒物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甚至诱发急性支气管炎。
加重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易因沙尘暴露导致病情急性发作,需警惕呼吸困难、胸闷加重等危险信号。
增加过敏原传播风险。沙尘可能携带花粉、细菌等过敏原,加剧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症状。
做好防护是关键
注意外出优先选择N95/KN95口罩,开启空气净化器
杜磊认为,沙尘天气时,需要做好个人外出防护。①减少不必要外出:沙尘天气期间,尤其是老人、儿童及呼吸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若需外出,选择沙尘浓度较低的时段(如午后至傍晚)。②科学佩戴口罩:优先选择N95/K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确保贴合面部,普通纱布口罩防护效果有限。③护眼与清洁:佩戴防风镜或护目镜,避免沙尘入眼;外出归来后立即用清水冲洗面部、鼻腔,并用生理盐水漱口。
也要做好居家环境管理。①紧闭门窗:沙尘进入室内后易悬浮,需提前关闭门窗,缝隙处可用湿毛巾封堵。②净化空气:开启空气净化器,并配合加湿器(湿度保持在40%—60%)减少浮尘飞扬。③饮食调节: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增加富含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E(如坚果)的食物摄入,增强免疫力。
特殊人群也需格外注意,比如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并遵医嘱调整用药频率。此外,可遵医嘱服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固表益气防外邪。儿童与孕妇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沙尘环境,居家时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小儿可居家推拿,如“清肺经”(沿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向指尖)100次,每日做1—2组。老年人,要注意晨起用淡盐水含漱咽喉,配合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提升肺功能。
科普多一点:
这些防护误区要提醒 沙尘暴结束后不要立即开窗通风
误区1:盲目服用板蓝根颗粒“防病”。板蓝根颗粒性寒,仅适用于风热感冒初期,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尤其虚寒体质者慎用。
误区2:过度依赖“清肺排毒汤”。该方需辨证使用,健康人群无需常规服用。
误区3:沙尘暴结束后立即开窗通风。沙尘虽减弱,但悬浮颗粒仍可能残留,建议在空气质量恢复至“良”以上后再通风。
误区4:依赖普通口罩防尘。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对PM2.5的过滤效率不足30%,需选择专业防颗粒物口罩。
杜磊提示,若沙尘入眼,切勿揉搓,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出现持续咳嗽、胸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哇塞,沙尘都翻过秦岭到成都了,防沙治沙任务艰巨、刻不容缓。要严格按照专家支招,做好防护,以防呼吸道疾病上身哟!
今天家中的空气净化器就没有停过,一直在运行。
沙尘冲破盆地“金钟罩”,翻山越岭来到了成都,遮天蔽日,污染了空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造成了伤害,治沙防沙工作任重而道远,区域国家必须同心协力治理,必须加大植树造林、植草力度,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控制碳排放,严防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秦岭没拦住,盆地“结界”破了个口,沙尘直袭成都,遭不住了!赶紧学下这个防护指南,最好乖乖的躲进屋头,那就啥子沙尘都莫可奈何了。
蒙古的沙越岭翻山,跟着想你的风到了四川!这哪是PM2.5,分明是PM250……打住,打住,“医本正经”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