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堂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孙洛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刘佳 杨勇

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虽以“菌都”命名,确并非只有“菌”。它是成都农业园区“立园满园”行动中,唯一以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即食用菌、油橄榄和畜禽)立园的园区。

立足三大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金堂会如何打造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带着问题,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金堂县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洛。

记者:在成都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金堂对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有怎样的规划和布局?

孙洛:金堂食用菌常年种植规模5.4亿袋,总产量40万吨,主要分布于竹篙、官仓、赵家、福兴等区域;以淮口、竹篙为核心,发展出近8万亩种植规模的油橄榄产业;又是成都市生猪供应的重要保障基地和成都市优质黑山羊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又新、竹篙两镇。这三大产业纵贯全县,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规模庞大、带动性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对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引领作用。

以三大产业为支撑,金堂规划面积100.56平方公里,成立金堂天府菌都产业园,作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未来,园区将实施食用菌提标扩面、油橄榄提质增效、畜禽提档升级三大行动,推动特色优势立园、龙头企业兴园、农业科技强园、招商引资满园,力求2025年综合产值突破65亿元,2027年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2029年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产值超100亿的“双百”园区。

针对三大产业的不同特点,园区将分领域、划重点进行突破:

食用菌是园区的主导产业,将聚焦研发种植、精深加工、销售等重点领域,依托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羊肚菌交易中心等载体,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打造服务川渝、走向全国的“中国菌业中心”。

油橄榄方面,遵循“一山多丘”发展布局,加快龙泉山脉沿线油橄榄核心产业区建设,倾力打造全国丘区油橄榄金堂样板,争创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畜禽方面,强化黑山羊、又新麻鸡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养殖生产现代化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规划、机制、要素、利益协同,围绕发展精深加工、创响区域品牌、扩大市场规模、巩固良好发展势头等目标,集中新建、储备、策划一批项目,推动园区长期高效建设。

记者:结合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目标,今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孙洛:2024年,园区生产食用菌18万吨以上,油橄榄鲜果1.2万吨、橄榄油0.12万吨,生猪、黑山羊分别达57万头、15万只,实现综合产值55亿元;提升2个油橄榄种苗繁育场,推广2个油橄榄适生品种,为壮大生产供应链,提高油橄榄附加值打下基础;“又新麻鸡”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核验,对打造又新种业强镇具有重要意义。

但从园区长足发展的实际来看,还面临产业基地薄弱、集群效应不足、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今年园区将围绕夯实发展基底、综合产值突破65亿元的总体目标,力争提升食用菌产量至20万吨以上,培育1—2个“镇园之宝”,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各1家。

园区将依托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三期、“天府森林粮库”、畜禽电商营销中心等17个在建项目,初步建成竹篙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及加工、赵家食用菌交易集散、淮口油橄榄三产融合、又新畜禽种业等“四大核心”功能区和展示区。

同时,规划拟建26个项目,招引精深加工项目尽快落地,完善种业科研、精深加工、集散贸易等产业核心链条;力争食用菌产业“三链同构”全链发展、赵家镇产业强镇等18个储备项目纳入明年省市财政预算。

记者:您刚刚提到,食用菌是园区的主导产业。目前该产业发展如何?加快转型升级亟需解决什么问题,园区有哪些谋划?

孙洛:金堂从70年代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羊肚菌、姬菇、秀珍菇等10余个品种,姬菇产量产值全国第一,羊肚菌年交易量占全国的90%。

但目前种植主体大部分为家庭农场、个体工商户,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工厂化栽培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小、产能有限。加上没有整合种质资源开发保护、菌材供应、菌棒生产、菌种培育、菌类生产销售及精深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集聚集群发展格局还未形成。。

当前,园区已具备良好的精深加工能力,但要进一步做优做精食用菌产业,必须抓住产业链中游,即打通工厂化栽培这一关键环节。若能引进一家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龙头企业,整个产业链将被全面激活。

今年4月,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三期建成投产,园区正积极接洽国内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力争早日实现项目落地,为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