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怀果 唐和建 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绵阳观察 郭超英

“希望三台籍在外企业家回到家乡,并能进一步下沉到乡镇,聚力打造具有三台县特色的一镇一品,把三台农特产品转变成为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三台县两会召开在即,3月26日,政协三台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凯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学凯,正在完善将于三台县两会上提出的建议。

党建交流会现场(郭超英摄)

张学凯还有一个身份: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执行会长。这次回三台,他还带着经多方推动促成的川酒集团白酒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拟选址绵阳市三台县西平工业园区,预计投资7.56亿元,年产白酒5000吨。

“近年来,三台县接待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咨询、考察投资发展190余批次,直接回乡投资或引进投资项目60余个,工业总投资190余亿元,在外人才返乡创业1200余家。”三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三台县健全的在外人才工作“1+1+N”体系,三台县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和招引企业正逐年增加。

所谓“1+1+N”是指“1个牵头部门+1个联谊会+N个联络处、联络员”。以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成都联络处为例,近年来,该联络处先后建立成都三台商会、津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党支部6个,发展党员16名(含预备党员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名。

同时,该联络处还建立起约800人的在外人才及党员交流群3个,年均紧密联系流动党员达2300余次。

紧密联系的成果在四川津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得到充分体现。“三台籍40至50岁的员工有20多人。”该公司董事长江波介绍,通过公司集中培训,这些工人或多或少都能掌握一到两门技术。同时,该公司还发挥餐饮公司优势,下一步考虑定向采购三台产农优特产品,预计年销售额将达上千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扩大三台在外人才“双招双引”工作的力度与范围,三台县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在外人才联系服务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广泛联谊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的三台籍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已先后在北京、粤港澳大湾区、成都、西安、海南自由贸易港、长三角、重庆等地设立7个联络处,搜集联系在外人才2800余人。

为吸引在外人才“归巢”“反哺”,三台县还支持在外工作且符合调动条件的三台籍人员及配偶回三台工作。此外,通过开展三台籍高校大学生回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在外人才解决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就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