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杨艺茂 蒋君芳 乐山观察 牛萍
“请问你是否有扎根乡村5年及以上的意愿?”“凭自身技术,你想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呢?”“你懂群众调解工作吗?”……3月21日,从成都回乡的陈先生,与夹江县马村镇领导班子成员交流职业规划。该镇村干部换届备选人才的“一对一”面试正式开启。
对马村镇党委书记陈剑来说,能开启一对一面试不容易。“今年一月份,镇干部用一周时间与200余名长期在外的老乡电话沟通,希望‘召回’一批新农人。”陈剑告诉记者,最终有21名优秀人才有回乡建设意愿。
向外“摇人”是要解决马村新一年面临的现实问题。陈剑介绍,马村人才有两大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短缺、文旅产业高层次管理运营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千年之乡文化传承和文旅创新发展需求。
“我接到电话感觉很亲切,家乡的快速发展给了我底气。”记者联系到今年1月中旬接到镇干部“召回”电话的张女士。她现在在西安一家广告公司从事策划设计工作,30岁出头的她认为回乡发展能让自己与家人更近,参选村干部或许也能为自己带来难得的发展空间,投身到文家乐民宿等创新创业氛围中。
“回乡村干部选拔需要满足大专以上学历、年龄40岁以下、自身有技能。”陈剑说,眼看今年底村干部就要换届了,为破解村(社区)干部选不到人且选人范围狭窄的困境,马村镇党委决定全覆盖摸排近10年以来马村籍毕业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班子成员对所驻村涉及人员,一对一打电话,汇报家乡发展现状,招揽“人才”回村任职,接下来将制定精准培养措施,确保选得上、留得住、能干好。
“随着成峨高速即将开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在外成功人士和优秀人才愿意返回马村创业。”谈到人才回流,马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小强说,近年来,受周边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马村镇整体人口呈现流出态势,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当前全镇人口流出速度逐渐放缓,并实现人才返乡长留。
马村镇石堰村石堰河旁,一栋红墙建筑成为春景中的亮点。建筑内,培训区、住宿区、餐饮区功能划分明确,硬件设施铺设完备,这是今年5月即将开放的乡村振兴美育培训学院。
今年5月即将开放的全省首家乡村振兴美育培训学院(马村镇供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育不可或缺。”吴小强告诉记者,当前该镇已有20名本土资深匠人,他们即将投入到统一的美育培训中,进一步提高技艺。
“目前四川还没有一所专门针对乡村人才美育培训的学校。”业内人士认为,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求,每年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00个,这迫切需要对乡村人才开展美育培训,以避免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性丢失、美学内涵误读、美育主体错位等问题,即将对外的马村镇乡村振兴美育培训学院将是全省首家。
乡村振兴美育培训学院正在向外引智。记者了解到,夹江县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纸乡”项目,其中以乡村振兴美育培训学院为载体,与四川美术学院、省图书馆合作建成了全省四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唯一的纸文化工艺工作站,具备餐饮食宿、古纸研究修复、参观展示教学等功能。
“美育培训学院不仅用于本镇人才培养,还将面向其他县区市。”陈剑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借智借力四川美术学院、省图书馆等资源,推动院地合作,以研究所性质或系统文化展演活动运营,同时开发特色课程,针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供高层次的人才培育和研学平台,针对学生等特定人群开发游学课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