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2月24日,天一亮,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9社茶农曾少富便挎着竹篓进了茶园。这几天雨水不断,人走进茶垄间,便踩得满脚黄泥。但他毫不在意,眼明手快地将一瓣瓣鲜叶放进竹篓。
种茶、卖茶近30年,曾少富深知春茶的珍贵。“这几天乌牛早的单芽卖90元/斤,越往后价格越低。”他准备抓紧时间多采些鲜叶,下午四五点钟拿到护国镇绍坝场上卖。
纳溪,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被誉为“中国特早茶之乡”。目前,纳溪建有茶叶基地31.5万亩,年总产量2.4万吨、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实现89亿元。可能曾少富对这些数据并未过多关注,但纳溪朝着百亿茶产业的目标稳步迈进,他手中的一片片茶叶也将实现更大价值。
正在萎凋中的纳溪早茶。(萎凋,茶叶加工中的关键初制工艺)
特早优质茶抢占市场先机
外地客商纷纷涌入
都说秋收万颗子,但对纳溪的茶农来说,春天才是真正收获的季节。
每年一到2月,茶农们便开始提前招工,密切关注天气和茶叶的生长进度,随时准备开工采茶。春节还没过完,曾少富便正式开工了。“单芽价格最贵,带来的收益几乎占全年收益的一半,但采摘期只有20天左右。”尽管茶园只有六七亩,但他还是雇了人帮忙采茶。
纳溪地处川南山地河谷,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水热资源丰富等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月上中旬即可开园采摘新茶,时间比江浙地区早1个月以上,比川西北茶区早7-10天。
纳溪二月亭茶园。
每年2月至3月,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涌入纳溪,收购早春茶。据统计,70%的春茶被外地客商直接在原产地买走。
四川省花秋茶业有限公司是西部唯一出口抹茶的生产商,每年抹茶出口量在一千吨以上,对优质春茶的需求量很大。“纳溪茶比蒙顶山茶早一个月,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一个月抢占市场。”总经理喻江表示。
来自浙江温州的茶商杨礼根考察了云南、山东等全国主要茶叶产地后,最终选择在纳溪落地生根,投资建立了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资源丰富,又临近云贵渝和川内自贡、宜宾、乐山等地,在资源整合与市场辐射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杨礼根说,这为公司产业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
纳溪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在福建茶商、泸州市纳溪区川闽缘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源祥看来,纳溪的气候、地质地貌条件与家乡武夷山很像,适宜种茶,鲜叶品质也很好。“如果加上好的工艺,做出来的高端茶品质和福建本土的没什么区别。”他说。
补足精深加工短板
挖掘百亿产业价值
朱源祥的话既肯定了纳溪茶叶的价值,也点出了纳溪茶产业的短板。
纳溪现有名优茶加工企业126家,但大宗茶粗加工占比大,整体面临茶产业精深加工不足、茶产业链条不强的问题,且因鲜叶资源流失量大,委托代加工订单多,本地茶产业产值外流现象突出。
要实现百亿茶产业目标,减少“纳溪特早茶”产值外流,强链补链,打造茶叶现代化全产业链势在必行。
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正在调试的碾茶加工生产线,将于3月底投产。
近年来,纳溪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从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加工能力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明确支持举措,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纳溪成功招引川闽缘茶业、四川茶可以,前者引入高端顶级红茶“金骏眉”加工工艺,研发了“纳溪特早茶”系列产品之一的“纳溪红”,后者正在将品牌化运营的新理念植入纳溪茶产业中。
去年12月,纳溪又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茶叶加工厂),引进3家当地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生产“纳溪特早茶”高端茶叶产品,开发碾茶、抹茶等深加工产品,以补足全区茶产业精深加工短板。
得知纳溪当地有茶企要研发生产抹茶产品,喻江有些兴奋。“和传统茶叶相比,抹茶生产工艺复杂得多,省内做抹茶的厂商也不多。”他想实地了解更多情况,看是否有合作空间。
纳溪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得知有友商想了解抹茶生产线的情况,入驻企业、四川瀚源有机茶业董事长李爱民匆匆从四川省第十二届茶叶开采活动周投资洽谈活动现场赶来。“正在调试碾茶加工生产线,3月底投产后可以生产名优碾茶200吨。”李爱民介绍,公司已在全区建设1200余亩抹茶基地,抹茶生产线也将于下半年投产。
“纳溪将持续突出‘基地、龙头、市场’等重点,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敏介绍,纳溪正在制定《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特早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