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是水利投资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水利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水利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新管理办法有哪些重要变化?将对水利投资产生什么影响?专家认为,新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为水利投资带来了政策利好,加大了对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保障资金直达水利项目,将切实提高中央资金安排使用的科学性、精准性、规范性。加大对公益性水利工程支持力度新印发的《水利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了水利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方式和标准、投资计划申报、投资计划下达以及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原《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水安全保障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废止。
“新管理办法重点支持范围更加聚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有红说,现阶段水利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领域聚焦蓄滞洪区建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对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按照项目投资的60%、70%、80%、80%予以支持。其他支持领域包括防洪排涝工程,对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按照项目投资的50%、60%、70%、70%予以支持,以及水生态治理工程,对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按照项目投资的40%、50%、70%、70%予以支持。
“从不同项目类型来看,对蓄滞洪区建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平均提升约18个百分点,对防洪排涝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的支持力度平均提升约13个百分点。”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处副处长严婷婷指出,新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支持力度,新建大中型灌区、水库以及引调水等具有一定经营性的工程,则由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列为2025年八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并明确要求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行动,研究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新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为实施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行动和正在研究启动实施的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吴有红说。进一步保障资金直达水利项目除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标准,新管理办法对资金安排方式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强调中央预算内投资以直接下达到项目为主,少量项目类型通过打捆、切块方式下达。“这改变了以往‘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模式,明确支持方式以直接下达到项目为主,进一步保障了资金直达水利项目。”严婷婷说。新管理办法还明确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按批复的工程估算总投资先行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利部以及有关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转发下达投资计划的时间由原来的收到文件后20个工作日内压缩到10个工作日内,同时鼓励简化下达程序。”严婷婷补充,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下达效率。突出强调绩效评价,也是此次新管理办法的一大重要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将强化专项绩效管理,加强对专项绩效目标的评价分析,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本专项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相关省份,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视情节适时采取通报、约谈的方式予以提醒,并将次年该省份本专项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压缩10%及以上(重大水利工程除外);情节恶劣的抄送项目汇总申报单位同级党委(党组)、政府。“新管理办法突出绩效考核并强调考核结果应用,专项绩效目标的评价分析被放在更突出的地位,绩效评价结果也将作为本专项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吴有红说。严婷婷持同样观点:“突出绩效评价要求,强化专项绩效管理,并对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明确惩戒措施,将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系列考核举措将推动各地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保障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记者丨石珊珊
审核丨樊弋滋
监制丨安天杭
责编丨王子月
校对丨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