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俊才西部栖”!
去年12月23日本报刊出长篇报道《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点击阅读原文)(点击阅读短评),迄今已刊出连续报道52篇。2月20日,我们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栏目,将这一主题继续向纵深拓展。
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西部,希望大家都能倾力支持西部,恳望更多的政策去助力西部……西部是广袤的,至今也还有瀚海荒漠,你我他的付出,可能只是一滴水、一抔土,但是,有了越积越厚的沃土,有了滴水汇成的清流,何愁大地不葱茏一片?!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2月21日上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云上思政备课会”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启。
连线的距离,从渤海之滨的天津到大漠深处的新疆和田,横跨数千里;参会人员,从高校思政教师到扎根西部的青年学子,涵盖“老中青”。可容纳3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
讨论的主题是如何以思政课引导学子扎根西部。会上,很多人提到了光明日报“建功西部”的连续报道。“快两个月了,光明日报这组报道,在师生中持续发酵。”天师大马院党委书记郭尚维评价,“生动、鲜活,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不仅是新闻佳作,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素材和宝贵资源。”
“报道里每个‘活灵灵’的故事,都蕴含着新时代学子的价值取向和担当奉献,以及西部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喜人成就。讲好这些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青春篇章’‘西部篇章’;呈现这样的人生选择,就是点赞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感慨。
就报道里的“西部情”如何转化为思政课的“活教材”,天师大马院教授、援疆教师魏进平谈了自己的看法:“要抓住学生兴趣点,将素材恰到好处地融入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例如,讲到理想信念,可以讲授‘高原大医’吴天一的矢志不渝;讲到锤炼道德品质,可以提炼援疆学子维护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
“可通过‘情境重构’的教学方法,将‘大叙事’拆解为‘微感动’,让思政课成为情感浸润的现场;可设置价值思辨环节,如分析和倩如放弃都市生活回归怒江深山的选择背后两种价值取向的碰撞,帮助学生理解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关联;还可设置‘时空对话’,创设‘写给奋斗者的信’活动,让学生从当代青年视角回应吴天一院士的初心誓言;组织‘西部发展档案’小探究,让学生从光伏电站、生态牧场、非遗文旅等案例中,发现‘追风逐日’背后的青春力量……”天师大马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主任魏晓冉“妙招”不断。
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阿依佐合热·图尔贡也有自己的计划:“我身边也有很多像报道里那样的榜样人物,他们让和田越来越好!我会努力把这些故事、观点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去,让学生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什么叫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
怎样让这样的思政课入脑入心,天师大马院博士毕业生张文君现已在新疆和田拉斯奎镇担任党建办干部,她坦言,这些故事进入课堂后,一定会有无穷的感召力。“那些闪耀在西部大地上的青春,和山川河岳一样壮美!会让正在思考人生方向的青年心动不已。”
“正如我在写给光明日报的信中表达的,原来有这么多人投入西部怀抱,我们的选择并不‘小众’!这是我内心的声音——扎根西部,我们为孩子们的梦想灌溉,也为自己的成长‘施肥’,一起长成奉献祖国的栋梁之才。”天津师范大学软件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夏梦雪感受深切。
(本报记者 周世祥)
往期内容
“瓜奶奶”吴明珠
前不久,一则视频在网上流传:一位坐着轮椅的清瘦老人尝了一口西瓜,脸上绽出孩童般的笑容:“甜!甜!”有眼尖的网友留言:“中国人实现了‘吃瓜自由’,要感谢她!”
这位因患阿尔茨海默病早已认不得人的老人,却始终惦记着瓜!因为,她是为瓜的甘甜默默耕耘了一辈子的“瓜奶奶”——9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
……
点击阅读全文
走,到西部去!
多少年的“孔雀东南飞”,终于有了改变!十年来,甘肃高校毕业生超半数选择建功西部。
人们把这一可喜的变化,形容为“凤凰西部栖”。“凤凰西部栖”的动因又是什么?有人总结得高妙:“西部也有梧桐树,未必孔雀东南飞。”
……
点击阅读全文
李微楠:擎一盏灯,为山里娃引路
粉笔在黑板上“吱扭吱扭”作响,年轻的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着板书。
叽叽喳喳的交头接耳声,“扑哧”“扑哧”的嬉笑声,窸窸窣窣的打闹声……身后的杂音越来越响。
“老师你看!有人‘溜号’啦!”一个女生大声“告状”,他转身一看,教室里的学生走了大半……
李微楠的支教生活,就是从一连串“小崩溃”开始的。
点击阅读全文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大山深处“那豆微光”》(点击阅读原文)
《齐晓景:借得东风展翼翔》(点击阅读原文)
《“平凡”的杨聪》(点击阅读原文)
《和倩如:这个“爱家”的姑娘》(点击阅读原文)
《“雪域燃灯人”岳刚》(点击阅读原文)
《“高原大医”吴天一》(点击阅读原文)
《心里有百姓,脚下就有路》(点击阅读原文)
《策勒,我一辈子的家》(点击阅读原文)
《“这里,也是我的家!”》(点击阅读原文)
《为祖国加“油”争“气”》(点击阅读原文)
《守护高原人民“心”希望》(点击阅读原文)
《这里有太多机遇等着我!》(点击阅读原文)
《热爱,就有无限可能》(点击阅读原文)
《守护!为了万家灯火》(点击阅读原文)
《“为姐姐的选择点赞!”》(点击阅读原文)
《“家乡,走到哪儿也忘不了!”》(点击阅读原文)
《“我也回来创业!”》(点击阅读原文)《建设家乡,比别人更多一份责任》(点击阅读原文)《投身西部,我做好了准备!》(点击阅读原文)《这股劲儿,源自对西部的热爱!》(点击阅读原文)
《在西部,我找到了人生的支点》(点击阅读原文)
《西部最艰苦的地方,我的青春在绽放》(点击阅读原文)
《忘不了在西部的那些岁月……》(点击阅读原文)
《期待大境界的学子续写新疆传奇》(点击阅读原文)
《主动报名到新疆的学生越来越多》(点击阅读原文)
《来西部,书写你自己的芳华!》(点击阅读原文)
《为投身西部的年轻人点赞!》(点击阅读原文)
《回乡创业,我真是回对了!》(点击阅读原文)
《奉献西部的情怀,我们会传承下去》(点击阅读原文)
《到西部去!我盼着出发的日子》(点击阅读原文)
《做西部教育的“接棒人”,攒劲得很!》(点击阅读原文)
《能在西部挥洒青春,这辈子值了!》(点击阅读原文)
《我为奔赴西部的“队友”骄傲!》(点击阅读原文)
《这种光,正是新时代学子应当追寻的!》(点击阅读原文)
《这漫天星辉,会照亮孩子们未来的路!》(点击阅读原文)
《西部,因我们这些“种子”而绿树成荫》(点击阅读原文)
《扎根西部,此生无悔!》(点击阅读原文)《西部,有成就自我的无限可能!》(点击阅读原文)
《孩子的眼神,我永远忘不掉……》(点击阅读原文)
《西部需要我们,真真的!》(点击阅读原文)
《我的心愿是:这幅美景里,有我精彩的一笔!》(点击阅读原文)
《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人生吗?!》(点击阅读原文)
《“飞”出大山,是为了带着本领“飞”回来》(点击阅读原文)
延伸阅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甘肃高校毕业生西部创业的故事与启示》(点击阅读原文)(点击阅读短评)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俊才西北栖”!甘肃引导青年学子扎根西部创大业》(点击阅读原文)
《为“俊才西部栖”喝彩!》(点击阅读原文)
《“全力托举!让青年安下心扎下根”》(点击阅读原文)
《“投身西部,追寻光、成为光!”》(点击阅读原文)
《“奉献西部的信念之火,越烧越旺!”》(点击阅读原文)
《“让更多学子在西部尽情翱翔!”》(点击阅读原文)
《到西部去,渴望即刻启程!》(点击阅读原文)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张永群
编辑:孙岱 朱晓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