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快评
招聘环卫工人竟然要35岁以下!这么一算,那得是“90后”才行。当下就业市场已经这么卷了吗?
2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环卫工人招聘公告,赫然将“年龄35周岁及以下”列为招聘基本条件之一。此消息一经发布,瞬间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没人会在35岁突然失去工作能力”“充满偏见的年龄红线该被摒弃了”等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2月19日,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说明称,本次招聘搬运、司机岗位,主要从事生活垃圾人工装桶、搬运及转运处理,工作强度较大且需在夜间和凌晨作业,对于体能等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基于以上原因设置了相应年龄条件。
然而,网友对于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买账。难道超过35岁连垃圾都装不了了吗?
环卫工人承担维护城市清洁、保障环境整洁的责任。从环卫工作本身来看,确实有人认为它是体力活,对于从业者的体能等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但仅仅据此便断言35岁以上人群无法胜任,实在是毫无道理且令人费解。
与35岁的人相比,四五十岁的人在体力上可能会稍微差点儿,但是这点差别不会在垃圾清运中表现明显。恰恰相反,做环卫工,上点年纪的人也许更靠谱。大龄劳动者往往更能吃苦,有更强的稳定性和责任心。相较于年轻人可能因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频繁更换工作,他们更珍惜现有岗位,能够长期坚守,为环卫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招聘公告引发的舆论风波,再次将就业市场中的年龄歧视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次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大龄劳动者就业的偏见与不公。尤其是在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这种以35岁为界的就业歧视显得格外刺眼和不合时宜。
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2.96亿大关,占总人口比重达21.1%,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但其实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显著优化,许多年长者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优秀的工作能力。让有工作能力的中老年人有份工作,是多数中老年人的希望,也可以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国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就是适应这一变化和需求。去年以来,相关部门还出台多项政策,为众多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年龄不该成为一道冰冷的“高墙”,将无数热情洋溢、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求职者拒于门外。我们高兴地看到,2月19日新市街道办新发布的招聘公告把年龄要求更改为“18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优化岗位条件、放宽年龄限制,是顺应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必然之举。只有构建更加包容、开放的就业环境,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推动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化的发展。
三农快评——从三农角度看问题
聚焦“三农”领域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权威跟踪“三农”领域热点、焦点、难点、重点话题,独家解析“三农”新闻事件,认真寻找新闻第二落点,用有速度的关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态度的表达、有温度的关爱、有深度的见解回应社会关切。
作者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郭柄杉
视频剪辑丨范远东
编辑丨孙冰冰
摄像丨秦鹏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阅读更多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