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裴玉松 文/图
2月20日上午,平昌县响滩镇东岳村村委会前吸引了本地和邻村的不少村民来“看稀奇”。瞅啥呢?答案就在村委会前那方花台里:一簇簇棕黄色的羊肚菌破土展伞,散发出沁人菌香、激发了村民浓厚兴趣。“大家的付出初步见了成效,村民对这次试验成功也感到特别振奋,这些都为村子后续发展特色产业打好了基础。”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派驻东岳村第一书记杨阳说。
花台内,羊肚菌长势良好。
村委会前那块长出羊肚菌的花台,有点特殊。这块长期板结硬化,耕作价值不高,曾被种上观赏绿植。当地传统作物收益微薄,村民致富增收难。实地考察村子发展基础、产业发展历史后,杨阳,以及驻村队员章振羽、陈诚计划利用掌握的专业技能,帮助东岳村发展羊肚菌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没成想,群众纷纷质疑产业的可行性,认为发展不起来、在瞎折腾。能不能在条件较差的地上试验成功,让大家看到希望,再进行适度的大田推广?驻村工作队决定选取东岳村村委前被大家嫌弃的花台搞试验,同时计划利用特殊的位置向大家展示成果。
说干就干!陈诚之前有生产羊肚菌经历,决定先做好改良土壤养分、酸碱度和微生态环境等基础工作,以达到适宜的羊肚菌生长条件。随后,驻村工作队又在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张波博士等的支持下引进良种,还带来好的种植技艺。驻村工作队花了极大精力,希望取得突破。
从传出搞羊肚菌试验消息到试验成功,过往的一年多,实验地前来来往往了不少等着看笑话的村民。
“成功了!”当看到羊肚菌撑开头顶的“伞”后,杨阳等人难掩喜悦。这意味着,条件差的土地可以发展羊肚菌,其他条件好点的土地栽种成功几率也较高。以花台为展示窗口,驻村工作队将指导农户掌握羊肚菌生产的科学技术,帮助大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今后,驻村工作队也将以小小的花台为突破口,逐步推动大田试验基地建设,实现东岳村羊肚菌特色产业稳健发展。
驻村工作队队员查看羊肚菌长势。
东岳村党支部书记唐兵说,“以前村民对传统农业外的特色产业多持有怀疑的态度,如今看到羊肚菌生产的丰收,都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当然,我们还需要总结各方面的生产经验,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风险”。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