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随着春耕铺展开,近日,剑阁县水稻基地,翻耕机的轰鸣声打破田野寂静,翻耕后的土地等待播种。在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丹种业”)的种子加工车间,数条自动化流水加工线正开足马力生产种子,“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等四川省主导品种的种子经过加工包装,正化作丰收的希望待播种到田野间。

绿丹种业负责人岳元文表示,从全国来看,今年水稻、玉米尽管种子过剩,但优质品种仍紧缺。当前,公司的重点就是围绕市场需求,全力以赴供应良种。

四川省2025年大春粮食播种面积目标7900万亩以上,春耕播种在即,大春作物种子供应是否充足?今年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种业企业如何布局?四川农村日报对岳元文进行了专访。


▍记者:2025年四川水稻、玉米种子供需形势如何?

岳元文: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数据,2025年全国水稻种子供需比为1:1.3,玉米为1:1.7,总体供大于求,但部分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可能出现区域性缺口。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四川种子市场的供需形势。今年,我司的“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均入选2025年四川省主导品种,目前正在加大马力进行种子加工包装,全力保障优质种子到达农户手中。

岳元文在田间观察玉米品种性状。受访者供图

▍记者:种植户对品种需求有哪些新趋势?

岳元文:关于水稻,种粮大户更关注高产、宜机化、耐粗放的品种,亩产利润是关键指标;小农户则是在兼顾产量基础上,更加侧重口感与抗病性,如“宜香优2115”因米质优、抗稻瘟病,连续多年稳居西南市场占有率第一。

关于玉米,大户偏好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械化的品种,小农户倾向稀植大穗型,抗病抗倒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出籽率成为新焦点,我司“星玉90”出籽率超88%,且品质达优质饲用玉米一级标准,已通过四川审定,渝、黔、陕引种。

▍记者:作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绿丹种业在研发推广上有何新布局?如何在种业振兴中,发挥更大担当?

岳元文:一是研发模式创新。采用“科企1+N”模式,与国内20余家科研团队合作筛选新品种。例如,联合四川省农科院选育的“川康优2115”被列为国家苗头品种,2025年计划扩大推广面积。

二是品种矩阵升级。水稻上,继续巩固“宜香优2115”国家骨干品种地位,加速示范两个米质达国标一级的香型杂交稻品种和一个中熟香型优质稻品种。玉米上,依托独占品种“宏玉521”布局西南中高海拔产区,推动“星玉90”覆盖西南及邻近省份,这两个品种的市场前景广阔。

岳元文在田间观察水稻品种性状。受访者供图

三是抢占技术高地。目前我司已参与6个国家统一试验平台和联合体试验平台,13个水稻、玉米品种进入审定流程。我司与大北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借助其生物育种技术优势,在转基因作物领域抢占先机,为种业振兴,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在种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绿丹种业以“科技+需求”双轮驱动,引领市场变革。正如岳元文所言:“种业振兴的核心是让农民用上好种子,让粮仓装满中国粮。”今年春耕时节,更多的“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等品种将走向天府沃野,为充盈“天府粮仓”贡献更大种业力量。

海报设计: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