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相间,香味幽然——眼下,成都市最大的青梅种植基地,位于大邑县悦来镇花溪谷社区的一万余亩青梅迎来了盛花期。

“美!”不少前来赏梅的游客都会这样赞叹。游客眼中的“美景图”,在种植大户杨建军的眼中,却是“致富图”——春天赏花,夏季售果,千亩梅林经过几年深耕,已经初具增收效应。但更大的“致富拼图”的打造,却还有待时日。

赏花图 3000亩青梅园今春预计将吸引游客30万人次

走进花溪谷社区的现代林业产业(青梅)园区,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一株株青梅树傲然挺立,枝头缀满了洁白如雪的花朵。放眼望去,山坡上、溪流边,青梅花开正盛,似锦如画。

穿梭在山间的梅林中,脚下曾经泥泞的小道被水泥阶梯替代。行至山腰,宽敞明亮的观景台映入眼帘,在这里,可以一眼尽收整个梅林的美景。“去年,为了方便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我们对梅林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增加了步道、停车场、观景台等。”花溪谷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方友告诉记者。

同行的悦来镇花溪谷社区居委会委员曹利梅告诉记者,今年是花溪谷社区举办观花节的第三年,活动时间将从1月31日持续至2月20日。

去年赏花季的总收入近10万元;今年预计将吸引游客30万人次,增加本地收入约20万元。“不仅要看花,还要吃喝玩乐,增加消费场景,拉长消费链,做大客单量。”在梅林间围炉煮茶,来个“花间品酒”……杨书记告诉记者,他们计划了不少的消费场景,希望在这个花季“上线”。“让游客感受到花溪谷的青梅花不仅好看,还很好玩。”杨书记说道,现在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了,梅林规模也不小,希望能引入运营机构,加速这些消费场景的落地。

售果图 年产青梅15000吨销售额达7500万元

漫山遍野的青梅,不仅仅在春天能给大家提供养眼的美景,花落结果,到五六月份,这些粉嫩的花朵会变为一颗颗饱满翠绿的青梅挂满枝头。而“卖果”,是梅林的另一个增收方式。

“算上周边散户的话,园区总的青梅种植面积大概3000亩,青梅总产量4000吨左右。”杨建军既是本地居民,也是当地的种植大户。他向记者介绍,自己原有几十亩梅林,当意识到“散养”的青梅产量低、品质差、收入少时,决定动员当地居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将自有土地承包给他,用于集约式的青梅种植。

全社区近50户居民将土地承包给杨建军,居民总租金收入近20万元。“把土地租出去,既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我们也不用再‘绑在’家里了。”本地居民陈秋珍说,自家的10亩梅林承包出去,每年可收获租金上万元,她也选择了出门打工。

集中种植后,产量更高,销售渠道也更有保障。记者了解到,悦来镇现有一万余亩青梅,年产量可达到15000吨,主要作为原材料,卖给梅子酒、果脯等生产厂家,年总销售收入约7500万元。

致富图 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共做“青梅”产业蛋糕

虽然目前社区已经有观花、售果两种增收方式,但围绕“青梅”做的“致富文章”,并未就此打住。

春节期间,在外打拼的人陆续返乡。借此机会,花溪谷社区党委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主题,在梅林观景台召开了一场议事会。杰出创业青年、优质商家、社区工作人员等20余人齐聚一堂,就如何做大做强当地青梅产业展开了讨论。

“现在青梅大多以粗加工原材料的形式售出,商品附加值低,要想办法将产品变成商品,才能提高青梅的商品价值”“结合文旅发展,把观花经济品牌打造起来”……一系列“金点子”被杨书记一一记下。

“我们计划今年先把青梅博物馆打造出来,目前选址工作已完成,预计今年12月建成。”杨书记告诉记者,下一步还计划建立冻库,延长青梅采摘季的保存周期;计划打造本地青梅酒品牌、培育种植青梅菌、开展青梅研学活动……“我们希望有资源、有能力的社会企业可以参与进来,一起做大‘青梅产业蛋糕’。”望着漫山遍野的梅花,杨书记恳切地说道。

【采访手记】

大邑县悦来镇花溪谷社区生动演绎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从农户散种到集中种植,从赏花到售果,1.0版的“致富图”已经初步绘就。如何利用好大好资源,将目前尚显单一的“观花季”做得更加丰富,从而做出品牌,进一步增收;如何将青梅从“原材料”变为“商品”,从而增加其附加值,扩大产值;如何在赏花、售果的基础上,建立“朋友圈”,延长产业链……这些不仅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青梅已绽,绿山染芳。我们期待“只此青绿”的“梅林图”,能变成带动当地加速发展、群众进一步增收的2.0版甚至3.0版的“致富图”。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