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2025年,达州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总量力争突破3000亿元。2月14日,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前述目标。

2024年,达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总量增至2801.6亿元。如何冲刺3000亿元大关?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达州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推动区域协同走深走实

会议提出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等,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今年,达州将探索创建万达开跨省域国家级高新区,探索将万州国家级经开区品牌扩展至达州东部经开区,协同争取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纳入国省规划并加快实施,加快推动达万铁路扩能改造、达万直达高速等项目落地建设,协同万州区高标准运营新田港,做大做实川渝东北“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加快建设国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万源官渡梨树风电和储配煤基地等重大能源项目,加快推进万吨级钾肥工业试验攻关项目,建成投用川投达州燃电二期。加快实施交通建设、农业协作等十大组团培育专项行动,聚力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区域优势产业集群。

(二)坚决挺起制造强市发展脊梁

近年来,达州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导向。2025年,达州把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加速破题新赛道产业、提能升级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双招双引”摆在突出位置。

加快推动“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达产,力争新开工工业项目200个以上、竣工100个以上,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深挖“算力+”“+人工智能”,推进“智改数转”和数据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依托全省新型储能新赛道产业布局达州契机,延伸钠电储能产业链,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开展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支持普光、斌郎、麻柳三个省级化工园区差异化竞相发展,支持万源工业园区获批省级经开区,支持达川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创建省级园区。

创新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公司招商、应用场景招商、以商招商新模式,设立市级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建强重点产业链专业化技术型招商队伍,绘制重点产业链精细招商图谱,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

(三)充分释放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达州提出用足政策杠杆充分撬动消费、投资潜能,优化服务供给,抢抓政策落地,扩大对外开放拓市场。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落实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换新政策,支持个性消费,举办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推进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文旅融合发展,冲刺创建首个5A级景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首发经济。

紧跟国省加力扩围“两重”“两新”政策,扎实推进39个省重点和200个市重大项目建设,新谋划项目5000个以上、达标率70%以上。积极推动“达品出川、达品出海”,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做大做强中国(达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充分发挥达州公用保税仓作用,力争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超5亿元。

(四)持续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集成推广良田良机良法良制,打造粮油高产片、“吨粮田”,力促粮食播面稳定在850万亩以上、总产330万吨以上,实现全省“十三连冠”,生猪出栏保持全省前四。

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以创建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以“优选品种、提升品质、创响品牌”为抓手,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创建“森林四库”先行示范市为牵引,完成储备林项目新增授信10亿元以上,争创省级现代林业园区2个,建成示范基地10万亩。做强竹和苎麻产业,做大木本药材及林下中药材等标准化种植基地。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着力建设宜居城市。积极争取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政策,推进城镇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等数字化改造、智能化管理,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治理和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攻坚行动,推进既有住宅新加装电梯,出台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好房子”标准。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积极培育大竹县创建全国百强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万座以上,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8个,支持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乡村品牌”,新(改)建农村公路900公里,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以上、规模化供水率75%以上。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双高铁”“三高速”、高铁南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口)宣(汉)大(竹)邻(水)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南(充)大(竹)高速,力争环城路三期、达石快速建成通车。加快推进麻柳公铁联运港、河市坝铁路物流基地和秦巴快递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土溪口、固军等“2+8”大中型水库,新建5G基站600个以上。

(六)厚植民生福祉根基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常态开展“万岗促就业惠民生”系列招聘活动,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以上,扩大“宕渠护工”“巴山妹子”等劳务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优化提升社会事业。探索建立优秀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深化从学生“口中夺食”的“校园餐”治理,支持四川文理学院加快申创硕士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全省“双高计划”职业院校、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建设特色鲜明中医药职业院校。突出医疗补短提质,加强与省医院、浙大二医院合作共建。

夯实社会保障体系。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欠费治理工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严厉打击医保欺诈骗保行为。

办优办快民生实事。扎实推进达州—舟山东西部协作,支持万源市高质量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70%,办好55件民生实事。

(七)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以“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守牢安全底线。超前布局新批省级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设施 装备,持续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11条措施,加快实施老旧燃气管道改造项目,对城乡自建房全覆盖检测鉴定。

像爱护眼睛一样守牢生态红线。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优化秸秆综合利用和“五烧”管控机制,推动“柴改气”“煤改气”工作,支持达川区固家河争创国家幸福河湖、万源市建设任河流域生态廊道。

以零容忍态度加强耕地保护。严查严处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大棚房、挖湖造景、乡村别墅大院等违法违规行为。

主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完善跨地区跨部门监测预警机制。

持续优化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充分运用“城市大脑”赋能社会治理,全面推广“报表通”,开发更多数字治理应用场景。

(八)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扎实推进十一项原创性差异化改革,纵深推进达州高新区集成授权改革,加大培育本土企业上市力度。

强化科技创新实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户以上,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660亿元以上。加大“四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攻关力度,做强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达州分岛分中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中省政策直达快享,助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持续深化千名干部驻企业强帮扶促发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