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宣布

开展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

重点聚焦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违法载人、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行驶等6类突出违法行为加大整治力度。

在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高发点位、时段加大警力部署强化日常严管,并于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全市统一行动,持续推进严查严管。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支持

整治情况如何?

现场直击

↓↓

交警10分钟查处3起违法行为

2起当事人为快递外卖骑手

多人迅速调头逃离

不到10分钟,九江路山西南路交叉口,3辆违反禁令标志的非机动车被交警拦下,其中两名违法者是外卖人员,还有几辆电动自行车看见执法人员后,迅速调头逃离——这是上海正在开展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的现场,也铺陈了整治行动的背景。

近年来,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量大面广的态势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同时,由非机动车违法引发的交通事故,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很多市民都认为,对各类非机动车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的严查严管,是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的必要手段。其中,快递外卖配送人员作为日常使用非机动车的重要群体,帮助他们提升守法安全意识、规范交通行为尤为关键。

为更好化解这一管理“痛点”,除加强执法管理外,上海公安交警部门也通过与平台密切合作、强化安全教育、设置快递外卖专用停车点、完善慢行交通路网等方式,疏堵结合,切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成效。

“闯禁”者强词夺理

处罚教育“心服口服”

今天10时35分,一名骑电动自行车在九江路穿行的外卖骑手,因闯禁令的交通违法行为,被黄浦公安交警支队一大队民警杨君拦下。

九江路双向四车道,紧邻南京东路步行街,禁止非机动车通行,每个交叉路口都设置有禁行标志。被问及闯入禁非路段的原因,这名外卖骑手表示“为了方便”。

“为了方便也不能不顾自身安全。”杨君核查车辆和人员信息后,并没有立即开具处罚书,而是先进行安全教育。“‘禁非’道路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而且机动车速度比较快,车道宽度也有限,你骑在车流里面,很容易发生意外。”

“那也要考虑我们的困难啊,单子多、时间紧,你说怎么办?”骑手“反问”杨君。

“旁边的路就能骑行,我们也设置了外卖快递车辆专用停放点,而且大部分骑手都能在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下完成配送。我觉得问题出在,你没把自己和别人的安全放在心上。”听完杨君的话,骑手沉默不语。

根据法律规定,这名骑手因“非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指示”的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50元。他在处罚认定书上签名后准备离开,杨君又叮嘱他,“以后千万要当心,保证自己的安全是首要的”。

才一转头,杨君又发现一辆外卖电动自行车沿九江路北向南,驶近山西南路。这名骑手对非机动车禁行规定心知肚明,称因心怀侥幸“骑了很短一段路”,没想到被交警看到并拦下。

第三辆“闯禁”的,是一辆自行车。被拦下后,戴着安全帽的违法者表示自己对交通规则不了解,“我在上海工地干活,文化程度低,只知道不能闯红灯这些,不懂什么叫禁行路段”。

但核实身份信息时,杨君发现违法人员有摩托车驾照。“你明明考过驾照,怎么会不了解交通规则呢?就算不了解,我可以现在跟你普法。”杨君指着路口另一侧的非机动车禁行标志,“有这个标志的路段,就是禁止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这些非机动车通行的。上海有不少禁非路段,你回去也跟工友们宣传下。如果违法骑行,要罚款50元。”

正当违法者抱怨罚款金额过高时,杨君就让他离开了。“不罚款吗?”“刚刚对你进行的教育就是处罚。你是第一次违法,按规定可以首违免罚。以后遵守交通法规,不要忽视安全问题。”杨君说。

不到10分钟,杨君和同事就纠处了3起非机动车“闯禁”违法。因紧邻南京东路商圈,平日中午用餐高峰时段,外卖骑手在九江路“闯禁”、骑上人行道上等情况突出,交通违法较多。“希望能通过加强对违法者的教育和处罚,帮助骑手提升遵法守规的意识,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遏制快递外卖车辆违法是关键

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管好快递外卖从业者,是遏制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关键。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加强执法管理之外,解决这一“痛点”还要强化源头治理、重视疏堵结合。

近年来,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多次约谈快递外卖平台,督促平台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要求企业合理规划配送时间和路线。

静安公安交警部门与辖区快递外卖平台站点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民警也会定期结合辖区真实发生的骑手交通事故,上门开展安全宣传。“尤其是对于新入职骑手,考虑到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是刚来上海,对道路和法规不太熟悉,通过具体案例向他们普法,也助力他们更好开始新工作。”静安交警支队车宣大队民警王程杰说。

对于“闯禁”等非机动车违法,整治之外,也要加强疏导管理。黄浦交警支队联合区建交委调研,计划在商圈附近外卖快递需求量大的地方设置专用停放点,让外卖快递在“禁非”道路减少步行距离,减少“闯禁”行为。

行之有效的非现场执法手段,也被视作管好两快车辆交通违法的利器。2021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上海推出“RFID电子号牌”,要求从事快递、外卖等网约配送活动的电动自行车必须使用悬挂。

多名一线交警表示,这一执法方式颠覆了原先“电子警察”由摄像探头抓拍号牌的执法模式,转由电子号牌主动发射射频信息供设备采取,并形成行驶路径图,就算快递外卖人员遮挡号牌也无济于事。如果有人自行拆除车牌,后台也会及时发出报错提示。

减少非机动车违法需持续严查严管

“总体来看,这几年,上海非机动车骑行人的安全守法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杨君长期在路上执勤执法,直观感受到变化:比如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人员越来越配合执法,围观的市民群众也更加支持交警执法。

另一名资深交警表示,从2016年上海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机动车守规矩多了,但非机动车违法还没完全实现“警察在与不在一个样”,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还需要交警持续加大现场执法力度,久久为功”。

险些被违法外卖非机动车撞倒的胡琴也希望加大对非机动车违法的执法力度。“延安路是禁止非机动车的主干道,可是在路上穿行的外卖快递车辆常常有。交警管得严,肯定能减少这种情况。”

2月10日,上海公安交警总队宣布,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违法载人、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行驶等6类突出违法行为。同时明确,将在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高发点位、时段加大警力部署强化日常严管,并于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全市统一行动,持续推进严查严管。

“有人觉得交警严查非机动车违法是‘不近人情’,其实恰恰相反,严管的唯一目的就是确保他们安全。”一名交警以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举例,一旦与其它车辆尤其是大型车辆发生碰撞,往往对应直接造成非机动车骑行人死伤的交通事故。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中,非机动车有责事故占比近七成。增强非机动车骑行人的安全守法意识、规范非机动车的安全交通行为,是提升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的迫切需求。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邬林桦

部分内容来自此前报道、网友评论等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