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旧房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城市长远发展。2023年以来,达州紧扣城市建设的阶段特征和问题瓶颈,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推行“以旧换新”模式,破解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危旧房改造、城市有机更新新模式,获评2024年度全省改革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已先后启动改造项目27个,惠及居民2.6万户。
乙巳蛇年春节,达城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民生花苑)综合楼实现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节点。春节刚过,项目又迅速复工复产,加快推进进度。
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民生花苑)现场代表 黄东锦:目前,1号楼正在进行装机施工,2号楼正在进行地上二层施工,3号楼正在进行地下室负二层施工,4号楼已经全面封顶,正在准备进行装饰装修施工。2025年底,我们力争全面建设完成。
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民生花苑)是达州实施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推行“以旧换新”模式的示范项目之一。按照政策,原址就近重建的,房屋产权人对原合法面积按建安直接费用的30%承担,超原面积20%以内的按建安直接费用购买,超20%以外的按市场评估价格购买。相比传统的改造模式,“以旧换新”模式不再是单一的货币赔偿。那如何推行这个模式,首先需要破解的就是群众的支持难题。
通川区质安站站长 杜鹰:我们始终从群众角度“定政策”,引导群众建立自管委员会,做好政策解释、宣传引导、互帮互助、示范带动等工作,政府的身份从“出资者”“实施者”变为“引导者”“助推者”,群众的身份从改造的“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换句话说,“以旧换新”模式,明确群众为改造主体,项目启动改造片区群众要100%同意,群众从政策制定、方案公示、项目建设等全过程参与,真正实现由“要我改”转变为“一起做”。
通川区姚家大院片区居民 刘国才:政府把旧改的政策先给我们老百姓宣传,老百姓愿意旧改就旧改,不愿意旧改的也不强迫你旧改,这点是让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知道这些事情。在旧改过程当中,我们老百姓也可以随时到工地上来关心到房子的进度,还有房子的质量问题,让大家心头实实在在晓得这个事情。
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除了产权人出资的30%建安直接费用,剩下的资金又是从何而来?“以旧换新”模式给出了另一种答案。通过“政府引导、国企担当、企地共赢”,撬动金融机构、央企国企参与投资,解决危旧房改造投入大、利润低、周期长,社会资本不愿参与、政府难以承担的难题。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二小区是达州推行“以旧换新”模式的又一个示范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其中,金融机构的授信资金就起了大作用。
达州银行达川区支行信贷部客户经理 李仁伟:我行迅速启动授信绿色通道,及时商讨融资方案,多次与政府部门、建设主体公司沟通,最终确定融资合作方案内容,并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了授信批复,完成项目综合授信1.2亿元和按揭授信2800万元。目前项目首批2000万元资金已顺利放款,后续资金陆续到位,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达川区住建局副局长 舒建川:我们积极争取中省补助资金,向银行推介项目授信保障建设资金,并多方发动群众出资,引进央企、国企出资参与建设。通过这四种渠道创新投资资金筹集模式,彻底改变曾经单一的模式,变“政府投”为“居民筹”“市场补”。
据了解,达州现有自建房121.72万栋,隐患房屋3.06万栋;中心城区危旧房1.04万套159.05万平方米,D级危房2005套11.9万平方米。2023年9月以来,达州计划投资115亿元、实施“32+N”个危旧房改造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已先后启动危旧房改造项目27个,完工14个,惠及居民2.6万户,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危旧房改造、城市有机更新新模式,并获评2024年度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黄礼清: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危旧房改造”与“握手楼”整治相结合;二是“老城纾解”与“新城激活”相结合。今年拟新启动实施10个项目,其中,“以旧换新”7个、维修加固1个、原模式2个,涉及居民 2482户、面积32.1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40亿元。
来源:达州融媒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