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财 刘瑞 自贡观察 罗伟

2月12日,正月十五,在富顺文体中心热闹非凡,多彩非遗闹元宵——富顺县2025年“非遗闹元宵”在此举办,在这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中,不仅民间民俗展演、还有非遗展示展销等活动,让在场群众共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展演不但带动消费、带火城市,更让非遗走入群众生活、走进百姓心里。

非遗集市,打开文化体验的新窗口

步入非遗展示展销区,这里齐聚富顺糖画、富顺手工微刻技艺、富顺秸秆工艺品等20项可看、可玩、可购的非遗项目,打造品类丰富、项目齐全、参与度高的非遗集市,营造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在富顺糖画摊位前,糖画艺人手法娴熟,一勺热糖在石板上勾、挑、点、抹,眨眼间,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神话人物便跃然 “板” 上,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围在摊前,目不转睛地盯着艺人手中的糖勺,期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甜蜜。一位小朋友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糖画好漂亮,我好想快点拿到!”

富顺手工微刻技艺展位前,在这个微缩的艺术世界里,需要拿着放大凑近观看,只见那些细腻的线条、精巧的图案,无不展现出微刻技艺的精湛与神奇,这让围观群众们无不对眼前这鬼斧神工般的技艺惊叹不已。而富顺秸秆工艺品的展示区则充满田园风情。这些工艺品选用优质小麦麦杆为原料,经过民间工艺者的巧手编织,创作出人物肖像、花鸟、书法、恐龙、盐文化以及小昆虫小动物等多种题材的作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匠心独运和对生活的热爱。市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工艺品,还可以了解到秸秆工艺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

整个非遗展示展销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市民和游客们在各个摊位间流连忘返,感受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品尝传统美食的诱人滋味,选购心仪的非遗产品。这场非遗集市不仅让市民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更通过互动体验,让非遗文化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通过非遗文化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张女士也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她笑着对记者说:“我这次到这边来走亲戚,没想到能碰上这么精彩的非遗活动,感觉就像打开一扇了解当地文化的新窗口。”

舞台盛宴,演绎富顺非遗风采

把目光转向舞台上,富顺方言、富顺民歌串烧、板桥牛儿灯、富顺连萧、富顺汉灯等多项表演类非遗项目集中展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富顺传统民俗文化。

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过后,两位民间艺人操着地道的富顺方言,一唱一和,用诙谐幽默表演方式,讲述着富顺本地故事,让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捧腹不止。富顺方言是富顺县级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是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次大移民之后,在湖北籍居民带来的湖北话基础上,融合本地早期的地方方言,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而形成的。富顺方言可以说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方言,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宝库。

紧接着,板桥牛儿灯欢乐登场。表演者们分别装扮成活泼的牧童和憨厚的牛,牧童手持短鞭,嬉笑玩耍,“牛” 则通过灵动的步伐和摇摆的身姿,模仿着吃草、饮水、撒欢等日常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乡间原始质朴的泥土气息,生动有趣的表演让台下观众忍俊不禁,现场掌声、笑声此起彼伏。板桥牛儿灯是去年新申报成功的市级非遗项目,是川南民俗表演形式,相传起源于唐朝。耍牛儿灯表现劳动人民对耕牛的崇敬和对养育我们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富顺连萧表演中,表演者手持连萧,有节奏地敲击着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配合灵动的舞步和欢快的节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富顺汉灯表演,唱腔优美、锣鼓动听,演员身着彩衣,手持彩扇,表演活跃,还能与观众互动,具有质朴的诙谐幽默本质和浓郁的民间狂欢特色。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市民刘阿姨激动地说:“这些表演太精彩了,都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才能看到的,现在看到真的特别亲切,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文化深耕,非遗与城市融合共生

如今,在富顺县,每年的元宵节都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庆祝,更是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近年来,富顺县大力推动“非遗”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不仅有效保护地方非遗文化,还推动其与文商旅的结合发展,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一个既有文化深度,又充满商业活力的文化环境,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参与,反映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非遗的认同。

这背后,则是富顺县自2005年开始启动非遗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非遗人的勤勉工作与积极配合下,经过20年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及至目前共有各级非遗名录78项。其中省级非遗5项,分别是富顺豆花制作工艺、富顺手工微刻技艺、童寺唢呐、玻璃吹塑技艺、千天百味晒醋(醋传统酿造技艺);市级非遗25项,以富顺秸秆工艺、谜语识字、观乐小曲酒、富顺九大碗、富顺羊肉汤等为代表;另有48项县级非遗项目,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各方面,展示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的深厚文化底蕴,总体居于全市各区县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富顺豆花制作工艺自2023年列为全省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以来,以富顺豆花为载体的各项农文旅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富顺豆花文化旅游季常态化举办,助推着全县文旅融合发展。全城豆花、全民豆花、全季豆花,全时豆花,“百城百艺”特色鲜明,“豆花之城”名副其实。食用豆花的习俗已成为富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成为带有浓郁乡愁的深度社会实践。

非遗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根基,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舞台上的非遗表演从不同角度反映富顺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舞台下的非遗项目,深深烙印在富顺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情感。群众的一声声喝彩、一次次掌声,艺人的一回回精雕细琢,不断推陈出新,恰似非遗文化在传承中迸发的生命力,历久而弥新。当前,富顺县不断创新非遗项目的展示形式,丰富展示内容,全力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 “人间烟火气” 在非遗的滋养下愈发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