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突破90亿元,再次创造中国电影影史票房纪录。这部“成都造”电影不仅展现了四川动漫产业的蓬勃生命力,也为四川文创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进一步做活文旅资源,抢占文产发展高地?本期天府新论刊发五篇评论文章,对此进行分析评述。
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哪吒2》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离不开导演饺子(本名:杨宇)。从最初的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荣获国内外30多个奖项,到如今《哪吒》系列电影取得巨大成功,导演饺子展现出了他在动画创作上的傲人才华。
这几年,中国动画电影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还涌现出一批优质导演。除了饺子,还有《大鱼海棠》的梁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田晓鹏、《白蛇》系列的黄家康和陈健喜、《姜子牙》的程腾、《新神榜:杨戬》的赵霁、《长安三万里》的谢君伟……这些非低龄向国产动画导演在影片类型、主题、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作品均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但这还不够,优质原创国产动画电影还需要更多像饺子一样的导演。《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显示,中国动漫产业人才缺口超过80万人。《哪吒2》制片人刘文章也向媒体表示,动画电影最大的挑战还是人才短缺。制作《哪吒2》的这几千人已经是竭尽全力、掘地三尺地去找,把能找的都找来了,但还是远远不够。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也曾表示,动画电影在美国这种发达电影市场能占到15%甚至20%的份额,但在中国可能是7%至8%。中国需要每年上映5到10部“大圣”或“哪吒”水准级别的国产动画电影,且占到全年全国票房的15%左右,才能更好地推动形成国产动画电影的全产业链。
要推动形成这个良性循环,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动画这个行业中来。各地不妨主动设立动画电影专项扶持基金,为有潜力的动画电影项目提供启动支持,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嫁接”更多社会资本,对优秀的动画电影项目和导演给予创作补贴、奖励,以此提高他们的创作积极性。选择了数字文创产业赛道的城市,则更需要不断提升产业吸纳、企业服务、资源配置能力,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才有可能培育出更多像“哪吒”一样的现象级数字文创产品。
动画制作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动画制作技术,还需要深厚的知识沉淀和艺术修养。高校院所除了继续完善动画专业教育体系,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国际交流外,关键是要有挖掘动画偏才、奇才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动画专业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为不同特长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有创新想法和独特风格的学生给予更多支持和引导,鼓励他们在动画创作中发挥个人专长。
饺子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坚持、有创新,就会有所作为。未来期待更多“饺子”崭露头角,为观众呈现更多的优秀作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看了这些,我都有点心动,想去学动画了,说不定以后也能参与制作大片呢
期待以后有越来越多 “饺子” 冒出来,到时候咱们国产动画肯定更精彩
各地设立扶持基金这办法好,能给有潜力的动画项目开个头,让更多好作品有机会诞生
提升城市对动画产业的服务能力太重要了,不然就算有好想法,也可能施展不开
高校培养动画人才还得更注重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可别埋没了
动画制作又费时间又费精力,还得懂技术、有修养,做动画的人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