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乔
当兵们第一次走进菜地,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劳作,收获的并非仅仅是蔬菜瓜果。
营区的菜地,以班为单位进行划分,插有注明班别的标牌。哪个班的菜地整得好,菜长势旺,往田埂一站,就像是在队列场看兵们走队列一样一目了然。
在班里,种菜的事归副班长主管。一有闲空,副班长就吆喝兵们到菜地去拾掇拾掇,兵们带着脸盆、锄头、铁锹等奔向本班的那块菜地去。培土浇水、锄草施肥,兵们手里活儿不停,嘴皮子也不闲住,把本班的菜与别班的比一比,说一些连队的趣事,聊一聊兵们的情事……菜地成了兵们娱乐的另一个场所。种菜,让兵们远离营区的紧张、严肃,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
一天训练下来,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刚有了点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干点私事;球场上比赛正酣,一盘棋才下到一半……许多时候,兵们真不是想到菜地去,心里恨副班长穷积极不讨人喜欢。兵们嘀嘀咕咕没精打采地往菜地一步三摇,干起活来也全无兴致。好在,干着干着,兵们便忘记来时的不快,菜地又是他们吹牛逗着玩的天地。
有些在训练场因为训练不咋样老挨班长批评的兵,到了菜地却是一把好手,在兵们中间就是一个种菜专家,就连副班长也得向他请教。菜地,让这样的兵有了一展身手的天空。相反,有的军事素质挺棒的兵,上菜地干活时,简直无从下手。这样的兵瞧着人家干得欢欢的,心里也会有些失落。菜地,给这样的兵上了一课,别人总有自己比不上的长处。
连队干部茶余饭后常到菜地去转悠转悠,特别是分管后勤的副连长,动不动就领着副班长如同检查内务一样察看各班的菜地。
上级首长、机关下连,特别是后勤部门的,菜地是必看的。菜地,是连队农副业生产的一个缩影。如果首长带着满意的表情从菜地回来,再在连队的餐桌上吃到兵们自己种的蔬菜,那么这个连队的农副业生产就算小有成绩。
炊事班长到菜地溜达一圈,回来找到一个班的副班长说:“今天中午吃你们班的黄瓜。”又对另外一个班的副班长说:“你们班的芹菜过两天就能上桌,别再上肥了!”
光玩是种不好菜的。训练,讲究科技含量,兵们种菜也得走科技之路,向当地的菜农请教,从书本上自学,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有了技术,菜地就大变样,塑料大棚里四季常绿,立体种植,产量上去了,兵们的餐桌也丰盛起来。有的兵在菜地呆了一两年,学到一手种菜的好技术,退伍返乡后靠种菜就致了富。城市兵,没来部队前,蔬菜吃了不少,可指不定还闹过地瓜长在树上的笑话。他们在菜地里忙活一年半载,非但知道了蔬菜的长相,还学会了种植。
为了种好菜,兵们确实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精力,也发了不少牢骚。可到了丰收的那一刻,兵们品尝着收获的喜悦,还是觉得,连队有块菜地挺不错的。吃着自己种出的蔬菜,兵们总是觉着比给养员从菜市场买来的有味儿。
曾有一段时间,菜地仅被认为是兵们实践艰苦奋斗精神的场所。因而,营区对菜地不怎么热心,兵们对种菜也心存许多想法,一些菜地荒芜了,一些菜地被其租给地方的个人。近年来,菜地又重新受到了重视,兵们对种菜又有了往昔的热情。这是因为,菜地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营区和兵们从菜地中所得到的收益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营区里有方方正正的菜地,可兵们还会在房前屋后种瓜点豆,那些旮旯地全都被利用上。尤其是那些驻城区的连队,想要在寸土寸金的营区开辟出块菜地,难度大着呢。可这难不到兵们。兵们能把炮坑大的地方侍弄出个袖珍菜地。
说到菜地,不能不说到驻守在南沙群岛的兵们开发的菜地。说是菜地,其实又不是菜地。岛上缺土无水,兵们就把从陆地带来的土装在花盆、桶里,像栽花一样种菜。
如此的种菜并非作秀,因为确实解决了兵们吃不到新鲜蔬菜的难题。这恐怕是营区里最特别的菜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