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正在对国家公园法草案进行二次审议。妥善处理国家公园保护对原有居民、企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成为二次审议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一审稿的基础上,二审稿进一步明确,开展国家公园设立前期工作时,应当提出原有居民、企业生产生活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
其实,国家公园法草案一审稿已对相关问题作出规定,例如,原有居民可以在国家公园内开展必要的生产生活活动;国家公园区域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妥善安置;优先聘用原有居民担任生态管护员;国家公园区域内野生动物致害,依法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等。
立法,必然有着现实诉求。我国已在全国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新的国家公园的设立,需要可供遵循的道路。作为先行者,已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在平衡生态保护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关系方面做了哪些尝试?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泽华这两天实地探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来看看当地有怎样的解决之道。
李大江向记者介绍热带雨林的生物群落(王泽华/摄)
站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的鹦哥嘴管护站,望向南北两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局长李大江介绍,观察这两侧山坡上的植被,就可以清晰分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差异。人工林一侧,可以看出有大片尖顶形树冠的加勒比松,而天然林一侧,则是犹如戴着帽子一样的热带雨林。
李大江:这是黎母山的分界山脉,位于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这片松树林有2万多亩,从国家公园的角度来讲,它修复以后应该都长成那种“戴帽子”的,而不是“长尖尖”的树,那就是热带天然林自然生态系统了。你看,这沟底是天然林,就说明这个地方原生的状态,是热带雨林的天然分布区域。国家公园设立之前,90年代,荒山造林搞绿化,种了一批加勒比松,当时为了追求林业产业,割松脂。但是这个物种与国家公园保护对象是不一致的,单一的人工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遭病虫害、火灾,全部覆灭,就会影响周边热带天然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所以人工林的生态修复,应该是国家公园保护中的重点。
松树树干上,还留有过去割松脂的痕迹(王泽华/摄)
松脂,是从松树上采集的天然树脂,可用以制作松香、松节油产品,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历史上,这些加勒比松因荒山造林、发展产业而被引入海南。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人工林,可不止这一种,还有桉树、橡胶树等,用来发展造纸、橡胶产业,这都是历史上原有居民和企业生产生活留下的印记。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周亚东介绍,像这样的人工林,在国家公园范围内有120多万亩。那么,当地是如何处置的呢?
周亚东:我们采取了人工林赎买的方式,从2022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怎么买、价格怎么评估,我们按照正规流程跟企业达成协议,得到很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支持,目前已经完成16.7万亩的赎买任务,这是非常艰巨的一步。那么老百姓的一些人工林、老百姓经营的土地又怎么办?老百姓的林子划入了国家公园,我们是不是采取和园外不一样的生态补偿方式,提高一个标准?比如说有园地、耕地、农地、林地等等,是不是采取地役权和签订协议的方式来纳入国家公园统一管理?引导他从过去粗放式的生产经营,转变为生态农业的方式,不施农药、化肥,符合国家公园的理念,我们明年准备做试点。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并不是唯一;生态保护,不是不要发展,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至关重要。以赎买后的人工林为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在研究应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然恢复、补种乡土树种、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或是近自然改造等措施,在稳步扩大雨林空间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符志明向记者介绍新高峰村民的新居(王泽华/摄)
推动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也是国家公园法立法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记者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就找到了这样的发展模式。为更好助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2020年底,位于鹦哥岭腹地的白沙县南开乡原高峰村实施整村搬迁,全村118户居民从偏远的山区搬至距离白沙县城4公里多的牙叉镇新高峰村,住进崭新的59栋联排两层民居。村委会主任符志明表示,和村民一同“搬出大山”的,还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大山中的自然资源,从而实现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
符志明:我们搬这里有4年了,2020年的12月30日就完成了搬迁。老百姓从大山里面出来是没有土地的,我们上面有七千多亩橡胶,搬迁下来按人均分配,500来个人,置换给我们人均10亩橡胶林,是白沙创新的村集体土地置换国有土地的这种模式。我们就一边割胶,富余劳动力就在周边采茶、务工,发展林下经济。企业提供菌棒,就是虎奶菇,还有虎乳灵芝,是热科院在我们的鹦哥岭采的品种,在林下种了过后也不影响割胶。我们还腾出来25亩地来搞共享农庄,有106套间民宿,还有餐厅、游泳池,吸引游客来这里生态旅游,现在已经在软装了,再有一两个月就可以交付,大学生回村就有事干,可以在里面就业。
种源来自国家公园内的虎奶菇和虎乳灵芝(王泽华/摄)
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说起高峰村的新旧变迁,符志明满脸笑意。他说,最初搬迁下来时,不少年长的村民故土难离,但现在,最初的犹豫早已荡然无存。
符志明:前段时间我回去了,基本上航拍拍不到村了,全部都恢复森林植被了,我们给动植物腾出来了一个空间,为国家做保护,而且我们腾出来那个空间也值得,我们搬下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收入翻了10倍,在上面才两千来块钱一年,来到这里,今年就是27000元。房子都不要钱的,政府给我们建好了,屋顶上还给我们架光伏发电,一年能卖到差不多2000块;看病难,孩子上学难,交通难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
橡胶林下,村民种上了斑兰,发展林下经济(王泽华/摄)
据了解,包含新高峰村在内,截至目前,除五指山市的4户尚未搬迁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涉及的4市县459户1946人已全部签订搬迁协议并迁出,搬迁比例达到99%,还持续推进小水电整治、退出工作,为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出突出贡献。周亚东介绍,当地还开展了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创新建立了国家公园全域保护、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探索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周亚东:在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的一些老百姓,只要不是过度开发,不扩大它的生产范围,不提高它过去的作业强度,我们是支持的。我们会做一些引导,我们现在想采取签订协议啊、地役权啊这种方式,让老百姓按照我们的标准规范、国家的要求来生产生活,符合国家公园的这种理念,这样的话我们就双向达到了保护和发展的目的。
据了解,正在进行二次审议的国家公园法草案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国家公园设立前期工作时,应当提出原有居民生产生活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可以对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规定差别化管控措施……这些新增或修改,记者都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探索实践中看得到踪影。
海南长臂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供图)
我国已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规划在2035年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表示,制定国家公园法对于扎实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欧阳志云:制定出台国家公园法,有利于确保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于法有据、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有法可依,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央视新闻
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