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高工 (图片由成都市总工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事处提供)

近年来,成都市总工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事处(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工会”)切实践行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立足全区资源、产业、地域优势,聚焦生态优化、创新培育模式、强化服务保障等领域精准发力,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高新篇章贡献工会力量。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经营主体数量规模以年均20%的增速增长,目前职工队伍超百万人,成立基层工会组织3000余个,吸纳工会会员17万余人,全区技能人才总量、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突破30万人、8万人。新建工会组织年均增速超10%,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先进单位”;服务职工效能持续提升,重点楼宇商圈工会服务站点全覆盖,获评全国、全省最美工会服务站点25个;保障中心大局的能力持续增强,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职工技能大赛874场,6.4万职工踊跃参与,创建省级、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7个,区级“职工创客空间”23个,培育“高新工匠”914名、“成都工匠”154名,数量位居成都各区(市)县第一。

成都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大赛高新区分站赛·钳工比赛现场。

思想引领强化先进典型选树

紧扣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成都高新区工会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在劳动中成就梦想。5年来,推荐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3家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4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3家单位获省五一劳动奖状;57人获市五一劳动奖章、18个集体获市工人先锋号、6家单位获市五一劳动奖状。

技能提升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唐安华是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从传统技术蓝领做起,一路成长为公司智能制造工程技能人员。2022年,唐安华获评“高新工匠”,“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并获得肯定,我倍感自豪。”唐安华说。

唐安华的成长案例,是914名“高新工匠”的缩影。5年来,成都高新区工会以“高新工匠”为抓手,形成“前端大赛选拔+后端激励保障”的工匠人才培育机制,在人才引育上下功夫,让技能人才有底气、更安心。

通过建立技能大赛三类赛经费补助制度,成都高新区工会鼓励基层单位大规模开展技能竞赛,为后续工匠选树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首创“基层工会工匠培育项目化补助”,提高企业培育工匠的积极性,5年累计向基层企业工会拨付工匠培育经费补助335.5万元。依托“成都工匠”选树和“高新工匠”评选有效衔接贯通的机制,构建起工匠人才有序衔接、梯次遴选体系,在相关产业行业领域、广大企业职工中厚植“人人崇尚工匠,人人争当工匠,人人践行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普惠关爱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

“这里有免费的饮用水,还有电瓶车换电区,给我们提供了大大的便利。”每天中午,位于成都高新招商花园城广场的“溪”友驿站,就有不少外卖小哥前来休息。这一“24小时”驿站,面向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及周边企业职工开放,为他们提供歇脚休息、饮用热水、冷藏热餐、书籍借阅、充电换电等16项便民服务。

以“人情味+体验感+智能化”为建设标准,成都高新区工会高效整合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为职工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常态性、普惠性、精准性服务,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有桌椅、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轻伤能处理”等现实问题,建成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75个,工会服务实事项目惠及职工超12万人。

成都高新区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结合“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走访服务企业工作,深入贯彻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把联系服务职工的“桥头堡”建设得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维权服务更加有力、制度机制更加完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