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于都县宽田乡龙山村,两栋修缮过的小楼中间,一栋满是岁月痕迹的土砖房尤为醒目,保留着过去的样子。土砖房后,有一座山郁郁葱葱,宛如一道绿色的屏障,守护着这里。

屋外的黄色木板上,“中央造币厂旧址”7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诠释着小房子曾经的荣光。

“这房子可大有来历,是我们龙山村人民为革命奉献的见证!”当地的红色文化爱好者邱树文缓缓推开了大门,踏着脚下一块块被青苔覆盖的砖头,引领记者走进那段尘封的记忆。

▲中央造币厂旧址。摄影|全媒体记者胡宇浓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与此同时,部分有伤病的红军继续留守苏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为保障留守红军与地方武装的军费,中央政府决定将中央造币厂从瑞金叶坪洋溪村迁至瑞西县高陂乡龙山村(今于都县宽田乡龙山村)。

龙山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在当时村里办过红军医院、红军印刷厂、列宁小学,驻扎过红军补充师。村中几百人几乎全是邱姓,民风淳朴,是中央造币厂迁移隐蔽的好场所。经过反复选址,中央造币厂最终选定在龙山村村民邱才香家中。这个屋场单家独院,前有围墙,后有水井,背靠水口后林,左临水口石桥,隐蔽防守条件得天独厚。

“中央造币厂使用的房子,除留下一个门进出外,其余的门都封住了。”邱树文告诉记者。当时,造币车间就设在邱才香家厅堂与前正栋间,平时大门紧闭,只留一条横屋巷门进出。造币厂的工人日夜繁忙,白天靠天井漏光采光,晚上点松光照明。银元钱币在此地生产,然后封装入库,再派人运往前线。

邱家后人曾说,当时邱家与红军战士打成一片,亲如家人。红军严格执行军纪,会帮助他们扫地、挑水、砍柴。不过厅堂周围有红军站岗放哨,把守进出严密,大人不准靠近厅堂,更不许上前去看他们生产。那会,邱才香的儿子还是个孩子,所以他经常躲在厅堂的大门门缝里往里瞅,白天可以看见红军在上厅拉着大风箱,到了晚上,可以听到传来“叮当叮当”的响声。

▲红色文化爱好者邱树文介绍中央造币厂当时的情况。摄影|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1935年2月,敌人卷土重来,对瑞西县发动“清剿”,侵入龙山村。敌人不知从何得知村里有造币厂的消息,一进村就挨家挨户搜查,可是村里人守口如瓶,谁也不说造币厂的秘密。在敌人进村时,造币厂工人便得到消息,快速清理了工作现场,隐藏造币设备,和邱家人一同从后门转移到屋后的山林躲藏起来。

然而,邱才香夫妇不放心,决定留下守屋。

敌人将整个屋场包围了起来,对两位老人进行逼问。老人沉着应答,没有泄露任何关于造币厂的信息。见对方什么也不肯说,敌人恼羞成怒,把邱才香夫妇押解到宽田乡上堡村。在一个废弃的煤洞里,敌人用马刀向邱才香夫妇砍去……

后来,工人们重新回到造币厂,把造币厂所有设备进行拆卸并秘密掩埋。直到现在,龙山村的街头巷口还流传着地下埋有银元的传说。

“苏区时期,龙山人民为革命作出贡献,他们是龙山的骄傲。”2022年开始,退休后的邱树文便全力挖掘整理家乡的红色文化、红色故事,尽己所能将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下去。

中央造币厂的故事是邱树文从邱家后人口中得知,在记者采访的前几个月,这位邱家后人已经因病离世。邱树文说:“红军队伍从于都集结出发已经过去90年,很多了解当时情况的人已经过世,如果我们这一代再不挖掘整理,以后很多故事只会更加难以查证,甚至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中央造币厂的故事永远铭刻在龙山村的土地上,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文字:江西新闻客户端全媒体记者胡宇浓

视频:江西新闻客户端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编辑:朱叶

复审:邵平 张文娟 陈双双

审签: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