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澄

面对自媒体去中心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学生行为泛娱乐化等多维度挑战,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显现出触及率下降、入脑入心程度不足、主观能动性激发有限等现实问题。形势越复杂,越需要回归思政育人初心,抓准核心导向、把握关键抓手、明确应有遵循,促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是核心导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思政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一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高质量思政课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强化人才支撑。面对时代重大命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锚定以教育事业、高校、学生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助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台阶。这同样有助于消解互联网领域存在的错误思潮、有害信息和负面戾气。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导向,重点是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将思想政治工作向网络维度纵深推进。

内涵式提升是关键抓手。网络思政教育提质增效需要系统性和全局性谋划,既要做实教育内容“输出端”,也要做新形式渠道“转化端”,更要做通学生内在认同“接收端”。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应当明确,网络及数字化手段是渠道和形式,其过程创新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结合实践,当前网络思政教育要极力避免两个错误倾向:一是要避免为了吸引眼球而全面迎合学生的兴趣偏好,由此弱化甚至删减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致使网络思政工作趋向“庸俗化”;二是要避免“为了网络而网络”或“为了创新而创新”,没有真正看深吃透网络媒介运行的体系规律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思维特点,例如把思政教育内容牵强贴合网络热点热词,其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高校要把握好工作创新与成效提质之间的关系,把以内容至上作为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关键抓手,找准思政教育与网络逻辑的有效契合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讲深、讲透、讲活,深耕创作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平台、品牌,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实现内涵式提升。

虚实结合是应有遵循。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在于其通过技术手段丰富形式资源、扩大覆盖影响、增强学生亲近感和获得感。但同时还要清晰地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对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引导最终都将反映在现实层面的日常言行上。从教育客体上看,当代“00”后乃至“05后”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的网络化嵌入已经使其将互联网视作为日常学习生活的“必需品”,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表达情境差异化的问题。例如,现实中沉默寡言的学生,其在虚拟世界中可能会表现得异常活跃。鉴于此背景,高校在将传统思政教育优势与网络新媒介特点有机结合的同时,应当明确把网络思政教育定位为传统思政教育的延伸,既要发展网络思政教育,也要兼顾现实层面传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巩固好面对面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展,坚持把传统思政作为高校教师建立信任感、培育引领力的主阵地,以此对冲当代大学生网络依赖度高等挑战。因此,高校在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应该立足现实、从学生现实问题出发,继续做实做深传统思政教育这一“压舱石”。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