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报记者 刘雨晨
近日,在成都市龙泉城区滨河广场,抗美援朝老战士张久明由小儿子陪着散步,精神状态好,骨子里依然透露着当兵自威的气质。
加入解放军
参加抗美援朝
张久明在家中排行老四,尽管从出生就得到了父母及长兄长姐的关爱呵护,但当时家里太穷了,有上顿没下顿,更别说其他物质方面的享受了。
“为了有口饭吃,我8岁就开始帮人放牛了。”张久明说,那时帮人一年,能够得到一担四斗谷,“即使就那点收入,也不简单,除了放牛外,还得帮忙推磨、挑水,下地干农活等。”
张久明帮人放牛直到17岁。1949年12月28日,是张久明最难忘的一天。当天,他顺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革命军人。
在抗美援朝的多次战役中,张久明记忆最深的是,1953年6月,为配合949. 2高地的进攻作战,他们部队奉命攻夺鱼隐山以南1089.6高地主峰。
“1089. 6高地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险峻的山岭地带,北侧与方形山相连。文登里西侧的鱼隐山及其南侧一公里处的1218、1089 .6等高地形成的山脉,其中最高峰已被我军占据,南朝鲜军处于被志愿军俯瞰控制下的不利地形。”张久明说,6月13日,33师第99团1个加强连从西侧抵近攻击目标潜伏。6月14日晚,志愿军利用黑夜,在火炮和123门迫击炮支援下,以3个连的兵力向1089.6高地发起进攻……从攻下阵地,到顶住敌人的数次反扑,再直到6月20日完全占领高地,战斗程度比想象的激烈得多。“我当时的任务是和战友背弹药上山,没开火时还好,一开火炮弹子弹就在头顶飞,有时子弹在身边啾啾地响,稍不注意就会受伤。但我们当时都没怕过,想的就是如何将弹药尽快送到战友手中,把敌人早早歼灭,让战友少一点牺牲。”
永葆军人本色
传承良好家风
家风往往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是文化传承的基因。
1955年1月,张久明退伍到山东莱阳,后转至龙泉驿区洛带镇岐山村一组务农,但这并不妨碍他将军人的本色带到家庭。
“作为张氏家族第七代传人,父亲非常注重家风,除每年的家族祭祀亲力亲为外,他一直坚持把在部队学到的优良传统作为传承好家风的根基,发扬吃苦耐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严格要求我们这些后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张久明的小儿子张定华说,父亲虽然在家里非常威严,但特别强调家庭和谐。
当兵10余年,终生保持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情操;学习一生,继承发扬忠孝传家宁吃苦甘为牛的奉献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张久明的事迹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