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量’惠及更多乡亲”
视频博主:川哥川嫂
我和妻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我们看到,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并不多,更多的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我们希望通过记录自己在乡村的故事,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助力乡村发展,这是我们做短视频的初衷。
刚开始回村拍摄视频时,家人和村民并不理解,觉得我们不务正业,但我们从未放弃,一直坚守初心,把内容做好,拍摄以农村夫妻日常生活为主的视频,将农村生活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看到宁静、质朴且充满乐趣的乡村生活。同时,我们还将家乡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通过视频传播出去。
渐渐地,我们的视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助农增收、让山货“走出去”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我们发现,四川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但村民们辛苦种植一年,却因为缺乏宣传推广,无法将产品卖到一个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把石榴、葡萄等农产品作为视频中的“常客”,通过动态的画面更直观地展示家乡“好物”,记录下果农们采摘时脸上洋溢的喜悦,帮助他们打开销路、增加收入。2023年以来,我们参与了会理石榴、雅安苹果、宜宾爱媛果冻橙等相关产品的助农活动,累计销售农产品100万余斤。
成为乡村主播后,我们更深地融入家乡。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乡村发展需要更多主播共同助力,让“流量”惠及更多乡亲,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带动更多返乡创业青年、村民在乡村扎根,利用电商平台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让家乡“好物”走得更远。
“扎根乡村,做乡村守护人”
视频博主:洛桑和小志玛
我的家乡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呷尔镇查尔村,小时候,家里生活贫苦,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我和弟弟被寄养在奶奶和亲戚家,过着留守儿童的生活。18岁那年,我也成了外出务工队伍中的一员,先后去了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下过工地、进过工厂,送过外卖、做过糕点。这十年间,我虽然增长了见闻、开拓了思路,但始终没有归属感。
直到2018年,我带着妻子回到家乡,简单朴实的生活让我感到格外放松,2019年1月,女儿小志玛出生,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本想外出务工,但因为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所以不想女儿也成为留守儿童,便决心留在家乡发展,萌生了做短视频的念头。
2020年,我从零起步,学习拍摄、剪辑等技能,从一开始简单地分享高原风光,到拍摄小志玛爱吃的美食,再到联系亲友组成团队拍摄群众的生产生活,“洛桑和小志玛”这个账号渐渐做了起来。到今年2月,我们在全网拥有400多万粉丝,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13亿次。
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后,我和团队也在思考,如何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
在我们村,大多数村民的营生不是种花椒、中药材、粮食,就是上山采菌子等,靠着最简单的劳作维持生计。四川人爱吃兔肉,我和团队便把目光放在养兔项目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30余户村民养殖兔子等,再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家乡的牦牛肉干、风干兔、腊肉、当归、黄芪等土特产。现在,已直接带动就业105人,间接带动就业600人,养殖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共享收获的“果实”,在村里当主播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扎根乡村、做乡村守护人的信念更加坚定,我相信家乡的农产品会走得更远,会吸引更多人回到家乡来。
“当好农产品的‘推荐官’”
视频博主:“土货书记”彭俊松
说起做主播,我想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状态——被迫。为什么是“被迫”,得从我的经历说起。我当过兵、做过记者、创过业,2018年,遂宁市启动选拔“职业村支书”试点工作,机缘巧合,我回到家乡大英县回马镇金山村,成为一名村支书。
从外地归来,我深知,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我和村“两委”一起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路子,建设“沃柑—乌骨鸡循环种植养殖基地”,三年的时间,养鸡场年出栏规模达到5万只。
然而,就在产业发展渐有起色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计划,原本的订单被取消,5万只乌骨鸡顿时没了销路。那时候,我望着养殖场里咯咯直叫的乌骨鸡,心急如焚,就在这时,在村里做娱乐主播的小姑娘给了我启发,为何不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于是,我也学着拿起手机、开启直播,没想到的是,短短两天,5万只乌骨鸡被抢购一空。
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村子要发展,必须依靠年轻人,走新路子。我迈出的第一步便是参与直播经济,打造电商品牌、抖音直播带货、开设淘宝店铺,将家乡的乌骨鸡、沃柑等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出去,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进来。2017年至2019年,金山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变成有真金白银的“金山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后来,我调任隆盛镇土门垭村党总支书记,仍然继续带着更多的年轻人开设个人直播账号,现在土门垭村电商合作社有56个账号,共有近3000万粉丝,直播经济立竿见影。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中药材种植园衍生出全品类中药材生产,并围绕中药材生产推出文创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广受好评。
回想这一路,“在村里当主播”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最初的“被迫”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条路,我感觉走对了。现在的乡村,产业、生态、旅游优势尽显,我们更应坚定理想信念为老百姓服务,当好农产品的“推荐官”。(《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整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