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塔桥前,舞蹈演员马蛟龙身着中国传统服饰跳起中国古典舞。   北京舞蹈学院供图

2021年,在英国伦敦塔桥前,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马蛟龙身着带有中国传统纹饰的服装,手持红扇翩翩起舞,或腾空劈叉,或凌空转体,高难度的动作和营造出的美感引发英国观众阵阵惊呼:“中国的舞蹈太惊艳了!”

不仅如此,马蛟龙还是一位在海外收获了百万粉丝的中国舞蹈博主。他的短视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国外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魅力。

日前,在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承办的BDA舞蹈论坛(2024)平行论坛——“全球视野 中国表达”分论坛上,马蛟龙分享了在海外传播中国舞蹈文化的切身感受。

2019年,马蛟龙作为北京舞蹈学院公派教师,前往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孔子学院教授中国舞。受家人和网友鼓励,他开始在伦敦的地标性建筑前拍摄舞蹈片段,翻飞的舞姿意外在网上获取空前热烈的反响,仅“中国红扇飞舞在伦敦塔桥”的视频就获得超过1亿的播放量和数千万的点赞量。

“在英国执教时,无论是演出还是户外拍摄,很多外国朋友看到我们的舞姿会好奇地问:‘你来自哪个国家的,你跳的是什么舞?’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自豪地回答:‘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舞者,跳的是中国舞。’当我在海外的中小学剧场和公园表演后,也会吸引很多外国朋友加入我们的课堂,观摩学习中国舞蹈。”马蛟龙说,他热切希望,每一个热爱舞蹈的人都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舞蹈文化的魅力。

与马蛟龙公派到海外执教的经历不同,在海外进修的张晋浩于2014年受邀加入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并在2017年从伦敦搬到了德国慕尼黑,成为德国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一名独舞演员。同时,他也是欧洲唯一的中国籍首席芭蕾舞演员,曾出演《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等芭蕾舞经典作品。在演出中,张晋浩经常遇到来自亚洲的观众。当他们看到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芭蕾舞团中担任主要角色,并获得欧洲观众的起立鼓掌时,很多观众非常激动。

“舞蹈不仅能传递美,更能传递爱与和平的价值观。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每次外国友人接触中国文化都是一次美妙的体验。”张晋浩说,芭蕾舞不仅是一种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还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能够跨越文化隔阂,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加深理解。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王媛媛在过去16年里带领舞团跨越了美洲、非洲、亚洲和澳洲的40多个国家巡演,以舞蹈为媒,与不同国家的观众进行交流与对话。在她看来,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不仅可以根据区域来划分,舞蹈、音乐、美术都可以成为沟通的语言。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华宵一认为,中国舞者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需要保持自身特色,并积极寻找与国际观众沟通的桥梁,探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在与国外舞蹈家的交流中,她深刻体会到在保持传统舞蹈独特性的同时,更要寻求现代性的表达方式,这体现在舞蹈动作、技巧、主题、情感和审美等层面。中国舞者的身份认同不应局限于模仿或符号化地展示,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结合当代审美和表达方式,创作出具有时代感、能引发共鸣的作品。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舞者,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的使命是在尊重和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突破,使中国舞者的身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鲜明、闪耀。”华宵一说。

美国中西部大学舞蹈研究院院长李恒达在美国高校执教多年,学生中不乏来自各大芭蕾舞团的资深舞者。如今,他带领着5位硕士和3位博士生,致力于将中国舞蹈文化融入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他认为,单纯的交流演出或短期培训虽然能带来一时的热闹,但影响力有限,他希望通过在美国教育领域的深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得更远,让世界看到华夏之美。

“目前,舞蹈人才的培养已从过去的中专教育逐步迈向本科生、研究生,一系列人才梯队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说,新形势下,北京舞蹈学院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包括舞台艺术实践以及与国际的舞团、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同时,在科技的助推下,舞蹈艺术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得到空前提升。

编辑 | 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