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四川农村日报继续推出《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全程实录全景讲述10+3产业发展年度故事》系列报道第一篇——川粮油。

粮油居我省农业10大优势产业首位。天府粮仓的产业宏图如何绘就?

今天让我们走进川粮油产业的科技人物——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李浩杰,听听她讲述的10+3产业背后的故事。

2019年,全省油菜籽总产量294.7万吨,居全国第一!

成绩背后,得益于我省油菜科研力量的强力支撑。据统计,由我省科研人员培育的油菜品种,在面积和品种数量方面均占全省的80%以上,在全国其他省及国外也有一定的推广面积。这“80%”的背后,就不能不提到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李浩杰。

大学毕业后,李浩杰一直从事油菜生物技术育种,目前是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首席科学家。由她主研育成国家、省审定(登记)品种近40个,其中7个为国家或省主推品种,成果推广获得社会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

培育高产油菜新品种

“从全国来看,四川从事油菜种业企业的数量最多,育种团队最多,育成品种的数量也是全国最多。”12月11日,在与记者谈起四川油菜育种攻关时,李浩杰的话语间满是自豪。

在专业领域,含油量是高产油菜的重要指标。“‘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全省大多数油菜品种的含油量只有35%-38%左右,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同品种在四川种植比长江中下游地区要低几个百分点。”李浩杰介绍,从“十一五”开始,我省油菜育种科研团队将高产优质作为油菜新品种的主攻方向,她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创制高含油量油菜新种质。通过对多个高含油量位点的聚合再结合单株品质测试,多年努力下,目前她所在的团队育成了含油量近60%的材料和含油量50%的新品种。

今年年初,由李浩杰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优质、高产、宜机收川油系列新三系杂交种选育及应用”,获得全国农业行业唯一综合性科技成果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探索油菜多功能应用

除了菜籽油,冬天一把清甜的菜薹,春天一片油菜花海,都蕴含了四川人对油菜深深的爱。因此,多功能油菜也成为李浩杰和伙伴们的探索方向。“油菜的多功能拓展研发,就是对油菜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拓展,即对油菜全生育期每个生长时段进行功能开发。对油菜菜用、饲用、肥用、花用、蜜用、油用六大功能的开发,是油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李浩杰告诉记者,在油菜多功能科研领域,四川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李浩杰带领的团队在菜/油两用、花/油两用、饲用等研究方面成效显著,分别培育了观光兼油用、高品质菜/油两用、饲用等油菜新品种,这些多功能品种在全国20多个省推广应用。饲油36是团队培育的全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审定的饲用油菜新品种,目前主要在高原牧区推广应用。团队研究成果“油菜多功能种质创制与利用”获得2020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育种除了高产优质抗病宜机收等研究方向,还要结合‘天府油菜’品牌打造,选育出适合加工风味的品种。”李浩杰表示。

策划:邓嗣华 周艺

统筹:刘佳 周金泉

采写:刘佳 阚莹莹 闻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