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惠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攀枝花观察 彭莉

9月开学,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开学第一课,讲“心理健康”。“通过开学前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学习、考试、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焦虑情绪。”该校负责人说,在开学第一课后,学校还会安排心理团辅、个别心理辅导等,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心理与思政融合开学第一课”开讲

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此前,攀枝花出台《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市、县(区)两级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建立由教育、卫健等12个部门参与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推动各方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育”转变。

“一生一档”

实现心理档案全覆盖

开学前3天,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启动心理健康动态排查机制,向师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并结合集中家访、电话排查等情况建立预警名单。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该校分别为学生、老师、家长开发了三个课题体系,从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有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与思想教育不及时、针对性和穿透力不强有着关联性。”2023年11月,攀枝花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工作座谈会,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办法。

为进一步破解校家社协同育人重点难点,攀枝花实施“阳光正心”工程,遴选10所大中小学领衔推进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推出 21 所“阳光正心”试点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攀枝花创新开发“i++”心理测评系统,从9个维度为学生精准绘制心理画像,建立“一生一档”电子心理档案,并针对重点学生建立“一生一案”帮扶干预机制,实现105所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覆盖。

当地还启动中小学配置心理教师副班主任试点工作,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教师”2000余名,持续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

多方联手

成立协同育人共同体

9月2日,12名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到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学校联动消防、医院、银行、企业、社区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除了完善康复医疗服务外,这个共同体还围绕“衣食住行”主题,在校内打造1∶1生活场景,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不断整合资源,攀枝花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组建起以教师为主,公安、卫健、妇联等专家协同参与的100个家庭教育讲师团,培训1000名家庭教育讲师,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讲座800余场,覆盖11万人次。

通过“学校+家庭”结对,全市297所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实现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体系全覆盖。通过“学校+社区”结对,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妇女之家、童伴之家,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全市100余所学校与社区结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基地”结对,遴选20余个省市级研学实践基地进行育人活动。

“我们将继续探索构建党政领导、部门协同、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