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仙》剧照

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摄影 华小峰 吴枫

金秋时节芙蓉绽。9月14日晚,川剧大幕戏《芙蓉花仙》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上演,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鸣锣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活动从9月持续至12月,将陆续推出41场集中展演,举办13项配套活动。

作为开幕大戏,传统经典川剧《芙蓉花仙》自20世纪80年代上演以来,因其观赏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经过了几代人数千场的演绎,创下我国舞台戏曲演出场次最高的全国纪录,先后赴十余个国家(地区)进行访问演出。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担任该剧复排艺术总监,他表示,《芙蓉花仙》是川剧振兴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此次复排以“守正创新、融入时代”作为原则,在剧本、音乐、服装、舞美等方面全新升级,确保“旧中有新、新中有根”,为川剧传承创新激发生机活力。

《芙蓉花仙》演出剧照

传统与现代融合

音乐表演舞美全新升级

“繁花似锦艳阳天,瑶池宫中群仙宴……”当晚,大幕拉开,以仙气飘渺的蓬莱山为背景,衣袂翩翩的百花仙子登台亮相,舞台云雾缭绕,川腔悠扬,一开场便让观众眼前一亮。表演中,水袖、吐火、褶子功等川剧技艺轮番上演,更是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和叫好。

国家一级导演、该剧复排导演刘毅介绍,《芙蓉花仙》是20世纪80年代由原新都县川剧团根据传统川剧《花仙剑》改编的神话爱情故事。今年年初,四川省川剧院与成都市新都区联手,再次提升打造大型神话川剧《芙蓉花仙》,让经典剧目重新绽放舞台。

此次复排,该剧将传统川剧与现代艺术融合,音乐唱腔方面,在配合川剧高腔精髓的基础上,增加键盘乐器,丰富声音效果,更加充分地展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让观众既能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又能体验现代音乐的创新。

在表演技巧上,剧中不但融入川剧传统的变脸、吐火等绝活表演,还更新了魔术、巧思机关,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更加丰富的艺术感受。舞美设计也颇具匠心,全新的服装设计采用了更加符合当下审美的色彩搭配,更具“仙感”,符合神话剧特点。舞蹈设计则更加紧扣剧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编排,力求一个动作立住一个人物,增强了代入感和感染力。

“传帮带”接续发力

一代代“芙蓉花仙”展示川剧活力

为了让经典剧目展现青春风貌,此次《芙蓉花仙》由党的二十大代表、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燕携优秀青年演员王子豪领衔主演,李雨洁、赵思雅、杨坤昊、梁昊龙等众多“90后”“00后”年轻演员参演。

“我12岁学川剧,13岁时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剧,其中展示的川剧艺术技巧让我记忆犹新,我也因此立志要好好学戏。”王子豪告诉记者,正是在刚学戏时看了这部剧,在他心里埋下刻苦学艺的种子。

接到此次复排任务,王子豪在激动的同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部剧非常考验基本功,囊括了众多川剧小生技巧功法,包括扇子功、褶子功、甩发、倒僵尸等。”王子豪说,为了表现好这个角色,他也特意向自己的师父肖德美学习。


《芙蓉花仙》演出剧照

在前辈的带领下,王子豪不仅精进了基本功,也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新的体悟。王子豪说,陈秋林这一角色,集中体现了风流潇洒、斯文儒雅的川剧小生类型,要特别表现出他身上的书卷气。同时,他是个爱花、恋花的“花痴”,要通过神态和动作展现他对花的迷恋。“在老师的指点下,我逐渐静下来体会人物心绪,在充分理解人物的基础上,注重对声腔、节奏的把握。”

对于张燕来说,《芙蓉花仙》更是别具意义。90年代,16岁左右的张燕第一次接触到这部戏,“我最开始在剧中演白兔,后来演花仙,最后演了芙蓉。”张燕说,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她随着这部剧成长起来,到她演主角的时候,已经是第五代芙蓉花仙。

《芙蓉花仙》演出剧照

“正因为这部剧在川剧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该剧复排,展示川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精神风貌。”张燕表示,“我是第五代芙蓉花仙,以后还会有第六代、第七代花仙。一代又一代的芙蓉花仙们、川剧演员们,将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为川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传承经典剧目

戏曲专家名家点赞“芙蓉”再现

此次开幕式演出,邀请了戏曲名家、国有和民营川剧院团、艺术院校代表等观演,不少观众参与、见证了一代代“芙蓉花仙”成长。《芙蓉花仙》再现舞台,引得来宾纷纷点赞。

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肖德美,曾是《芙蓉花仙》中陈秋林的扮演者。从1989年首次在剧中亮相,他参演了一千多场《芙蓉花仙》,曾与四代“芙蓉花仙”同台,多次随着这部剧走出国门。

肖德美回忆当年盛况,在日本演出时,20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每场演出都能收获20多次掌声,谢幕完观众久久不肯离去。在四川南充,《芙蓉花仙》连演一个月,每天三场演出,场场爆满,“当时周边许多地方的人赶来看戏,看完晚上打着火把走路回去。”

肖德美认为,《芙蓉花仙》是一部推陈出新的代表剧目,在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对当时传统川剧进行大胆创新,表演中加入拉丁舞、探戈,还运用了藏族舞蹈的元素。此次复排的《芙蓉花仙》,也再次体现了守正创新,在剧情上更为紧凑,音乐上创造升级,服化道也更加符合现代审美。更重要的是,此次《芙蓉花仙》回归舞台,以“传帮带”的形式,让这张川剧名片保留下来。

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杜建华,在上世纪80年代就看过《芙蓉花仙》。她认为,这部剧与川剧《白蛇传》有相似之处,都是神话爱情题材,展现“真善美”主题,同时注重体现演员功力,在剧情中巧妙融合传统川剧技巧,是老少皆宜的经典剧目。

“经典剧目复排,对于川剧传承发展尤其重要,院团与时俱进推出优秀传统剧目,在艺术生产、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杜建华表示,此次《芙蓉花仙》再现舞台,既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期待,更有利于培养川剧优秀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