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末,各地工作进程到了总结阶段。有读者向半月谈反映,在项目设计和工作推进时,一些地方存在“层层提速”现象。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进政策落实,一些部门会提出缩短工作完成时间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对紧急情况、保障重点项目落实,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期待。
但另一方面,个别地方为了“时效”不考虑实际,层层提速、层层传导,让基层压力倍增,甚至影响了实际工作的展开和完成。这一期基层圆桌会,我们就一起聊聊【基层工作“层层提速”】现象。
“工作才刚开展,就要交总结”?
“层层提速”困扰基层
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向半月谈反映,“层层提速”现象在工作中时有发生,任务推进到每一级都会提前一个时间期限;有的工作原本需要一周完成,到了基层却成了当天反馈;还有基层乡镇干部反映,上级部门上午刚下通知,下午就要提交报告,给基层带来了困扰。
陈斌伟:一个材料,省里要求15天后报,市里要求10天内报,县里要求5天内报,单位内要求3天内报,科室内要求1天内报。
欢乐马:去年参加过一个省级视频会,明明是下午4点开始,层层提速,到了基层,时间变成了1点半,中午都不敢睡觉,只能在会议室等着进入视频会议。
在路上:在乡镇工作收到最离谱的通知是上午11点50发的通知,要求中午12点之前上报结果。
momo:时不时收到一个文,今天到的,让昨天报。
未命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已经不止一次在晚上收到“紧急通知”,每一样东西都“往前赶”,就只能哪个迫在眉睫就先做哪个,保时但保不了质,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急,只知道很急很急,每一天都在焦虑中度过。
青苹果:中午发专项工作通知,下午两点要工作办理进展、完成情况甚至工作总结材料。
Chen陈:早上通知,下午就要,半夜通知,隔天一早就要,实在是心累。
恰同学少年:写个几千字的调研报告,上午发通知下午交。
半溪明月:拿到文件的时候,也到报总结的时候了!
图片由AI生成
“层层提速”使基层陷入“时间困境”,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
奋斗前行:星期五下午发通知,星期一上班前交材料,假期开始前一天下午发通知,要求假期结束的第一天交报告。只能加班做。
Wmingzhe:某些上级单位周五下发通知,要求周一交,基层只能周末加班干。
枣姑不放碱:刚下班接到通知,第二天8点报,这不明摆着让晚上加班吗?单位同事直接加班到凌晨4点,第二天根本没精神继续工作。
“层层提速”现象缘何出现?
诚然,“层层提速”现象有其合理的部分,在项目推进和政策落实过程中,各层级单位都会在设置时间节点时预留出时间余量,避免出现延期或其他影响进度的情况,这无可厚非。但若时间节点设置不合理,为了时间余量而不考虑实际,就很容易出现“工作刚开展,就要交总结”的挠头事。
科玄之间:层层预留催报、收集、汇总、审核的时间,累加下来能到一周,这种做法也不能说有错,是有备无患,但到基层就很急了。
阿尔萨斯:基层干部手里都不是只有这一个活,你又无法保证基层提交的材料能够及时有效,有的人超时不报你怎么办?有的材料不能用,怎么办?只能给自己留时间,到时候哪怕下一层级的人不给力,自己一个人写也有足够的时间。
谁知道呢:总有人超期交材料,以至于汇总部门不得不提前收材料,尤其是上报前需要报单位领导审阅的材料,还得留出给领导看和改的时间来。
兜里有糖:这里面既有上面的问题,也有下面的问题。上面的问题是搞提速,下面的问题是搞拖延。
王可富:在日常工作中,“层层提速”比较普遍,一张表、一组数据、一份总结、一项任务等,在自上而下的安排部署中,都会出现“层层提速”的现象,其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足时间,便于收集、汇总、撰写、审核等,这样既可以纠正错误,也可以提高质量。并且,从“利我”的角度讲,“提速”越快,时间余量越多,越能掌握主动权。但是,在考虑自身的同时,也应考虑基层实际,否则,“层层提速”就会成为基层负担。
也有网友认为,“层层提速”现象产生的背后暴露出层级间公文流转效率低、层级过多等问题。
许升:这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层层部署过程中的层层拖延。
尘埃成埃:行政机关的效率也是问题啊,往往要层层批示,通知文件发到基层办事人员手上,就没剩多少时间了,工作做完了,还要股室科室领导审批、分管领导审批、主要领导签字审批,又花费大量时间。除开这些冗杂的流程,留给基层办事人员做事的时间真的很少。
甲戌:层层提速是肯定的,如果基层时间不够,那只有三个原因,一是顶层时间预留不合理,二是中间层级过多,三是本该中层完成的任务直接甩给基层。
阿白:很多通知其实发文日期挺早,但是到基层手里就已经是当天就要交了,流转效率太低了。
小二:如果提前一天两天是可以理解的,上级部门也要时间汇总整理。基层怕的是在时间上“卷”,通过比速度来看执行力、重视度。
东东:层级太多,每层提速一点,积累下来就提速很多。
张大白:文件流转太慢,省里来文,市里、县里领导因工作多,批示不及时,到乡镇就已经卡上十几天了,还要提交签字盖章的总结,初稿、修改、分管领导看、一把手看,定稿了,申请用印、套红,每一步没个三五天都下不来,光这些流程就卡1个月了,还能有多少时间落实工作。
隐溪:层层提速有时是为了防止上级突然加速,或者拿考核说事,不得不压缩办理时间;层层加码是担心上级突然加码或者临时拍脑袋、有新要求,不得不尽量考虑周全;层层提标是为了防止上级畸形考核迫使兄弟单位互卷,不得不把标准高一点、严一点,确保不落后。
余明辉:一些上级部门对基层工作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对于基层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缺乏调查研究,却又急于求成,便采取了“一刀切”的提速策略。还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提速,试图以此显示自己的“积极作为”。
警惕“层层提速”催生
“纸面落实”等不良现象
从留言中能看出,“层层提速”现象让基层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实地调研、落实政策,带来的弊端不容忽视。
阿白:有时候为了时间余量而不考虑基层实际,就会应付了事,留下问题隐患。
Miss~菁遇良袁:一些机关不管基层实际条件,只要求必须完成、一定完成,基层只得被迫去完成一些面子上的工作。
小飞飞:层层提速就是层层加码。
董锋:各级都提速换来的只能是应付。
一个表情:如果只考虑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虽然按时上报了,但数据质量不高、不实。
走两步算两步:层层提速,如果速度提得太猛,就会有“烧缸”和“跑偏”的风险。“烧缸”会导致基层工作信息上报敷衍了事,把去年的材料拿来改改日期、换换题目完事。“跑偏”则源于基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通知落实通知的形式主义。这两点在基层工作中都要不得。
冯晓媛:层层提速会造成工作质量下降,基层工作人员为了赶时间,无法保证工作质量。还会增加负担,基层人员需要加班加点来满足要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导致身心疲惫,影响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
自然:“层层提速”,其实就是层层加码,就是形式主义作祟。长此以往,容易催生“纸面推进”“纸面落实”等不良现象,对抓落实、促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花生:省里给市里通知5天上报的材料,市里给县里3天时间,县里给镇上1天,本来需要开群众会研究,结果只能坐在办公室里合理想象。“层层提速”危害大。一是倒逼弄虚作假。面对紧迫的完成时间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基层只能铤而走险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来应对,这与原定工作目标背道而驰,损害了工作的严肃性,最终破坏政府的公信力。二是工作质量无保证。层层缩短完成时间,违背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客观规律,基层干部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和讨论,有时工作按时完成了,工作质量完全没有保证。长期的“层层提速”带来“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不良工作作风滋生蔓延,最终破坏基层的政治生态。
如何破解“层层提速”困境
为基层减负
面对“层层提速”带来的不良影响,基层普遍认为,提速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把控速度,在预留时间余量和保障完成度之间找到平衡点。
走两步算两步:想要把控好“速度”,可以建立共享数据平台,材料申报的程序步骤、时间节点、接收部门等信息都可以在数据平台上显示。
冯晓媛:基层在接到任务初期,要与上级充分沟通。上级制定计划时要科学合理,采用项目管理等方法,将大任务分解成小目标,并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在工作推进中动态调整与反馈,不搞一刀切。
李绍洋:建立更加便利的协同办公体系,协同文稿、协同表格、协同档案。如果下发通知时,反馈渠道是可归档、可自动汇总的,那么将大大减轻工作量。
徐永达:要做好规划,每一级发布工作任务都应考虑到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梯次安排,给各级单位留出时间。要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出现无谓的争先、抓早、抢快。
Johnane:基层工作“层层提速”虽能体现效率,但也需关注质量与实际情况。过度追求速度可能导致工作粗糙,影响服务质量。应寻求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确保基层工作既能高效完成,又能真正满足群众需求。
Daisy:基层工作本就面广线长、点多事杂,要想实实在在为基层减压减负,避免“层层提速”,各主管部门应当从“两个对”上发力,即“对基层松弛”和“对自己紧绷”。“对基层松弛”是在下达任务前,要加强调研沟通,了解工作实际,合理分配任务、设置合理的完成节点。“对自己紧绷”是要主动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流程,不迷恋单纯的数字、数据,同时,要将时间留给基层,让工作有时间、有机会落到实处、细处,让好事能有空办好,实事有空办实,让群众更加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对于如何从根本上杜绝不合理的“层层提速”现象,网友们也纷纷建言献策。
余明辉: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通过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领导干部应摒弃畸形的政绩观,不以速度论英雄,而是要以质量、效益为衡量标准。此外,还要加强监督问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干部群众对“层层提速”等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举报。对于查实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有效震慑和警示。
王可富:“层层提速”必须结合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把“层层提速”变为“层层提质”,而不是“层层加码”。要站在基层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畅通意见诉求征集渠道,建立自下而上的问题反馈机制,对“提速”变“加码”的单位和领导严肃追责问责,让那些“截留”基层实干时间的行为付出代价。
奇艺轻扬:一是要敢于从工作完成质量角度对任务下达部门说“不”。若接到任务的基层几次说“不”,上级部门布置该项工作的人员也会将“不”的意见向上反馈。二是基层部门要善于梳理常见工作内容,有备无患。对于一些常见问题、常用数据,可以提前做好“备份”,提前做好小结,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参考备用“数据库”。三是主管部门要做到提前谋划,减少重复量。部门一年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往往是有迹可循的,大量的工作往往是可以提前谋划的,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表,让下级部门特别是基层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若不放心的话,可以隔一段时间发送一些温馨的工作提示,这样更能激发基层主动完成工作的积极性。有些工作如果先前已经布置安排,只需更新数据或者事例,那就没有必要让基层重复提供,仅需要基层更新关键点即可。
半月谈民情观察员张会军:加强上下级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畅通无阻。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在追求工作效率的同时,注重工作质量的保障。合理规划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优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关注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时间,减轻工作压力。
谈谈说
在工作推进中,提高效率、压实责任没有错,也能够让干部更有紧迫感,杜绝慵懒散漫。但“层层提速”现象为何会困扰基层?究其根本在于没有从实际出发。一些上级部门一味地追求“时效”,忽视了工作开展的客观规律,更忽视了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这才造成了不少“荒唐事”。在项目推进和政策落实过程中,每一层级单位都不能“拍脑袋做决定”,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想问题,就很容易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决定,不仅很难达成预期目标,也增加了基层负担,令基层压力倍增。
近年来,中央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一些形式主义新变种也开始冒头,“层层提速”就是其中之一。不合理的“层层提速”危害不容小觑,被动应付造成的“纸面推进”“纸面完成”等现象更是需要警惕。“层层提速”本质上也是一种“层层加码”,反映出当前一些单位部门存在制度建设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为了确保工作万无一失,上级提高完成标准的门槛,加大考核的力度。但单纯通过压力“层层加码”的方式推进工作,会导致工作的完成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不得不敷衍完成各项指标。
基层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假。要想干实事,就必须务实求实,将实事求是融入每一个要求、每一个项目、每一份文件上。倘若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只重快、不重质,只要完成的结果而不考虑每个步骤环节和得来的材料是否扎实,最终损害的还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各级部门要科学合理划分任务指标,不能一味地对基层“念紧箍咒”,要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激活基层工作活力,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
【上期精彩内容】
请戳↓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留言区等你~
来源:半月谈
策划:秦黛新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