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关键词:乡旅筑梦人


“导航让直走,其实左转有条更美的银杏小路直达村里。”“吃饭就去邓公场,跟老板打暗号可以点出隐藏菜单…”11月7日,郭俊拨亮转向灯左打方向盘,拐进成都市新津区永商镇梨花村,看似随意的话语里,透露着对这片乡镇的了如指掌。

郭俊,新津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乡村旅游线路拓展工作者。为当地乡镇和村庄策划文化博览、农旅融合旅游线路踩点采风,是他的日常。下乡久了,犄角旮旯里一砖一瓦的历史、一蔬一饭的滋味,被他铭记于心。

郭俊(左)在踩点旅游线路。

郭俊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经手的第一条线路,起始于兴义镇张河村。他回忆道:“5年前去的时候,村里什么也没有。景色、人文、历史、产业,都跟其他村子没什么两样。”

刚投身乡野,郭俊一腔热血,看着冷冷清清、留不住人的村子,心里着急。接下来,他和地方宣传部等打成一片,白天深挖乡村亮点串起旅游路线,晚上熬夜为招商引资写材料。

多方努力下,张河村灵动了起来:春季有人赏花,夏天踩水摸螃蟹的亲子游走红,桂花香风里“捡秋”徒步的团队多了,冬日农家乐火锅一座难求——空心村变旅游目的地美好景象的实现,也用去了这个小伙子3年青春岁月。

本文记者在采访中。

郭俊脚踩泥土、挑灯夜战的背影折射的,是四川基层农旅宣传设计岗位上千千万万个年轻人。他们有人生长在乡村、视振兴家乡为己任;也有人来自城市却爱上乡村,要把大地之美传递给更多人。

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一条条country ride(乡村骑行)、山野徒步、乡村休闲、亲子研学路线走红。他们隐去姓名,只默默在心里留下“从无路踩出路”的初心与坚守,转身奔向下一条等待打磨设计的乡村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