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陈俊伶 文/图

“四川开发碳汇项目30个,走在了全国省级层面开展试点工作的前列。”10月30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政策吹风会上,四川省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处三级调研员陈思慧介绍了四川开展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两年来的经验成效。

四川省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处三级调研员陈思慧。

试点两年来,全省筛选了4个市、13个县(市、区)、8个单位,开展不同层级、不同资源类型的省级林草碳汇工作试点,以更好推进多类型能复制可推广的林草碳汇项目开发模式。

陈思慧介绍,上述25个试点地区(单位)实施固碳增汇示范工程165万亩,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马尾松退化林修复等12个固碳增汇示范样板基地,开发碳汇项目30个,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结合试点经验,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建设“森林碳库”的关键。”陈思慧进一步表示,将继续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好国土绿化工程项目,推动森林碳储量高质量增长。

与此同时,四川还将对标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有关规定要求,进一步总结提炼试点工作中储备包装碳汇交易项目的做法,明确明细交易项目各流程、各环节任务和要求,推动“天府森林碳库”碳汇交易项目开发,打造一批高质量林草碳汇项目。

此外,四川也将充分挖掘不同维度的自愿碳中和需求,借鉴成都市“碳汇+大型活动”,雅安宝兴县“碳汇+司法”等消纳模式,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拓展林草碳汇消纳渠道,做好“四库”有效联动,助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