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摄影 黄潇

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本土民营企业,在汽车后视镜这个细分赛道上埋头苦干了22年。2021—2023年连续将年销售额做到6亿多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目前,天视车镜已成为包括长安汽车、长安福特、比亚迪、吉利、东风小康、上汽五菱等整车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

汽车后视镜的行业门槛不高,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个细分赛道上,天视车镜是如何将小小的零配件一年卖出6个亿的?“川企大调研·‘宝藏’企业成长记”采访组走进天视车镜,对话天视车镜总经理廖柯。

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廖柯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从民用玻璃转战汽车后视镜,天视车镜可以说是从零起步,一路走来不容易,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波折?

廖柯:后视镜产品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那块玻璃,我们前身是做民用玻璃的,公司管理层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未来,所以我们慢慢转行到后视镜领域。当然一开始也是很艰辛的,因为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

这20多年来,搞产品自主研发设计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但过程中确实也走了很多弯路,交了不少“学费”。比如,有的是因为研发上的一些不严谨,曾造成过批量事故;有的是在开发新功能的时候,没有考虑很全面,曾造成产品功能间的相互干扰,导致产品延迟交付等等。因为当时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经验,所以不知道该怎么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确实是经历了很多血的教训,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

记者:市场竞争很激烈,很多机会转瞬即逝,所以不少人会选择以快取胜、以量取胜,你们选择沉下心来做研发,不担心错失订单吗?

廖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客户端有很好的口碑,并且展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跟研发是离不开的。对于我们这一行来说,研发其实很重要,因为研发不只是产品外形的设计,产品整个成本是从研发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是从研发出来的,而成本更是决定了我们去拿项目的一个基准。

这几年我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竞争对手,比如,有的通过快速扩张接到更多订单,把销售做了起来;有的以低价去争夺订单,甚至可能是不计成本的。特别是后者这样的方式是做不长久的,低于成本去接单只能拖欠下游供应商的货款,这样合作伙伴肯定会越来越少。

我们沉下心来做研究,并不代表我们不去占领市场。特别是在和竞争对手进行多轮博弈的时候,我们既要展示研发实力,也要通过研发不断降低产品成本,进而以更优的性价比去拿回更多订单。研发和成本,都是整车制造商非常看中的。我们的业绩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记者:能将单价几百块的后视镜一年卖出6个亿,单靠研发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还有哪些秘诀?

廖柯:后视镜行业领域竞争也异常激烈,我们一直感到压力很大。但我觉得天视车镜有几大优势:一是刚才提到的研发优势;二是成本优势,我们一直在压缩内部管理成本上花功夫,特别是和国外同行相比,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三是我们与客户的协同配合度非常高,比如,我们在川渝地区的客户,对方有任何问题我们3小时之内必定赶到,外省客户我们确保24小时内到,基本形成了快速响应机制。

为什么在这么“卷”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得到长安汽车60%的订单份额,长安福特80%的订单份额?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客户的一些需求痛点来精准定位,即更强的研发实力,更低的成本价格。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行业立足多年的一个根本。

后视镜里面有多达上百个零部件,这对上下游供应链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这么多年,天视车镜一直在培养配套供应商,目前给我们做配套的固定供应商已经达到70多家,其中持续合作10年、20年的大有人在,质量有保证、合作关系稳定,所以这也是我们在市场持续获得成功的一大优势。

记者:现在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市场规模,未来怎样去实现更大发展?

廖柯:我们对市场有一个预判,虽然现在我们国内汽车年销量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但其实人均保有量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挖掘。但也必须要看到,因为成本不断抬高,而降价趋势也非常明显,所以利润率每年都在下滑,要想站稳脚跟,我们就既要扩存量,也要拓增量。

去年以来,我们持续和更多的国内主机厂商谈合作,特别是去年底成功拿下比亚迪的项目,目前又成为了另一家大型主机厂的潜在供应商,相信这些项目会给天视车镜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我们预测,今年的销售额会比去年增长5%。

放眼更长远的未来,目前我们需要释放更大的产能,所以也在考虑是不是新建工厂。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布局新业务,比如做一些汽车装饰件、注塑件的研发生产等。总的来说,我们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