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攀枝花市东区融媒体中心 罗本平 文/图

10月16日,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教授郑毅带领学生在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的一个山头上,仔细观察记录牛油果、咖啡、巧克力黑柿、蛋黄果、黄金山竹等热带作物的生长情况。

一座山头上“居住”着20多种热带水果。

在这座山头上,“居住”着20多种热带水果。“这是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热带作物试验基地。”郑毅介绍,基地不仅在研究热带水果引进后的培育与生长,为攀枝花学院的学子提供一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户外课堂”,更着力探索当地经济作物生产模式、品种结构等改良与升级。

双龙滩村村委会副主任石正兵则形容说,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学生有了“试验田”

为什么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郑毅解释说,近年来,该学院学生实践试验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找一个规模较大、物种多样的实训基地。而双龙滩村刚好整理出来一片适宜进行作物种植的土地资源,多达500余亩,双方对接沟通,一拍即合。4月,牛油果、咖啡等第一批热带作物树苗“落户”双龙滩村。

“攀枝花有多年牛油果种植的历史,但产量却一直未达我们预期。”郑毅说,此次牛油果品种试种,除了选出更适应当地生长的品种外,提升产量也是研究的目标之一。牛油果树之间套种咖啡则是郑毅团队进行的一种尝试,“牛油果属乔木,长得高大,可遮阴;咖啡属灌木,植株较矮,最关键的是,咖啡是半阴性植物,每天有两三个小时的光照时间就差不多了。牛油果与咖啡套种,是比较好的‘搭档’,高矮互补,能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

“或许将来,这里会长出我的‘毕业论文’。”攀枝花学院大三学生杨德文笑着说,这片果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方,他们可以深入研究热带作物的生长与种植技术,可以探索许多未知的领域,“说不定还会成为我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摇篮。”

基地里热带作物长势喜人。

村民期盼“聚宝盆”

对于这个基地的建设,双龙滩村村民心里也有一把“算盘”。

石正兵介绍,目前村里的农作物以芒果为主,但近些年来,芒果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村民们一直希望村里产业能引入一些“新鲜血液”,基地的建设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基地针对对各种热带水果进行的种植研究,更是令他们充满期待。

最大的利好在于“近水楼台”。“在基地试种成功的品种最适宜就地转化,我们村有水果种植的基础,有就近引种的优势,能迅速发展产业。”石正兵说,基地研究形成的可大规模推广的种植技术,也能更快地促进当地热带水果产业发展。

同时,村民还在谋划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我们村村民多为傈僳族,民俗文化丰富。”石正兵说,基地成熟运转后,学生来实践,游客来参观,人流量会明显增加,这又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大家都在琢磨着,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发掘民俗文化,辅以特色农业,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等融合发展,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