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佳敏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近年,不少知名人士因心梗不幸去世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堵塞导致心肌细胞供血不足,最终出现心肌坏死的疾病。

据统计,2022年,我国医院共收治急性心梗住院患者103.4万人次,住院患者死亡率为4.3%。急性心梗为何如此频发?如何做好防治?

发病人群年轻化 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

“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血,一旦发生堵塞,心肌细胞较长时间得不到供血,心梗随之而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黄刚这样解释。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琰进一步说明:“急性心梗一般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

黄刚介绍道:“从流行病学数据看,急性心梗在中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呈年轻化,以往多是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现在30、40岁也较常见,20多岁病人也不少见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医师胡迎春表示:“随着年龄增长,急性心梗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但年轻人发病也变多。”

急性心梗的发病也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一项关于青年冠心病的调查发现,30—40岁人群中20%的男性、8%的女性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也提到,2021—2022年中国居民急性心梗的发病率男性在各个年龄段都高于女性。

“吸烟、肥胖、三高是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一般男性会比女性更突出。”黄刚表示,“此外,情绪过度波动、熬夜、工作压力大等也可能诱发急性心梗。”

心肌损伤不可逆 及早就诊是关键

“危急”,是专家们不约而同提到的词汇。黄刚表示:“目前认为心肌细胞不可再生,其坏死也不可逆。”张琰表示:“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后死亡会引起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2021年,中国城市居民急性心梗死亡率高达63.25/10万,农村更是达到83.26/10万。

“面对急性心梗要牢记两个‘120’,即急救120和黄金治疗时间120分钟,从发生胸痛到完成血管开通在至少120分钟内,那挽救心肌的几率就比较高。”张琰提醒。

“各级医院胸痛中心的设立为急性心梗患者搭建绿色通道。”胡迎春从急诊角度强调,“局部心脏一旦出现坏死,即使抢救回来也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心衰等心脏问题,建议大家及时就诊。”

及时就诊的前提是做好对急性心梗的预判,如何判断是否为急性心梗呢?

典型的症状是胸部,下颌以下到中上腹以上,出现持续不缓解或反复频繁发作的压榨样疼痛或者绞痛,一般是左侧胸痛,且可放射到其他地方,比如牙齿、腮帮、颈部、背部,甚至左侧肩部、左上臂和左侧食指。”黄刚说,“但也有人表现为胸闷,就像石头压着或者带子勒着。如果是老年人出现腹痛,也需要提防下壁心梗。

“胸痛持续超过半个小时需要警惕。”胡迎春提醒,“有些患者可能只表现为牙痛、腹痛。”

恰当治疗的前提是及时准确的诊断。胡迎春提示:“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冠脉造影是检测的主要方法。但并非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都能及时反映在心电图上,因此急诊常常要求胸痛患者留观,间隔两个小时再测。”

在救治办法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张琰说:“这并不代表完成手术就万事无忧,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同样重要。”黄刚补充:“医生作用有限,要做好三高等慢病的自我管理,否则心梗也可以再发。”

张琰提到,“如果没有三高、不抽烟也不超重,也不容易得心梗,普通人做好慢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适度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情绪相对稳定、不暴饮暴食。”

黄刚提醒:“秋冬季节心血管病高发,对心梗而言也不例外,有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人要做好防寒保暖,谨慎参与冬泳等类似活动,因为寒冷诱发的冠脉痉挛可直接或在冠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心梗。”